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猫毛草

猫毛草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猫毛草

药材名称猫毛草

别名臭草金丝草

来源禾本科猫毛草Melica scabrosa Trin.,以全草入药。

生境分部华北、西北、江苏、山东、四川。

性味甘,凉。

功能主治利水通淋,清热。主治尿路感染,肾炎水肿,感冒发烧,黄疸型肝炎,糖尿病。

用法用量1~2两,水煎服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猫毛草

药材名称猫毛草

拼音Māo Máo Cǎo

别名金丝草、肥马草、枪草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臭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lica scabrosa Trin.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臭草多年生草本。须根细弱,较稠密。秆丛生,直立或基部膝曲,高30-70cm,基部常密生分糵。叶鞘光滑或微粗糙,上部者短于节间,下部者长于节间;叶舌透明膜质,长1-3mm,顶端撕裂而两侧下延;叶片质较薄,长6-15cm,宽2-7mm,干时常卷折,无毛或上面疏具柔毛。圆锥花序窄狭,长8-15cm,宽1-2cm,分枝直立或斜向上升,主枝长达5cm,小穗柄短,线形弯曲,上部被微毛;小穗长5-7mm,含2-4孕性小花,淡绿或乳脂色,顶部由数个不育外稃集成小球形;颖花等长,膜质,具3-5脉,背部中脉常具微小纤毛,长4-7mm;外稃先端尖或钝,为膜质,具7条隆起主脉,背部颗粒状粗糙,第1外稃长5-6mm,内稃短于或在上部花中者等于外稃,先端钝,脊具微小纤毛;花药长约1.3mm。颖果褐色,光秃,纺锤形,长约1.5mm。花、果期5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野或荒芜的田野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北各地。

炮制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喷洒清水,稍润。切中段,干燥,筛去灰屑。

饮片性状:为根、茎、叶、果混合的段状。根细,茎纤细,浅黄棕色。叶薄光滑或微粗糙。果光亮褐色,纺锤形。气微,味淡。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。

性味甘;凉

功能主治利尿通淋;清热退黄。主尿路感染;肾炎水肿;感冒发热;黄疸型肝炎;糖尿病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紫花络石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花络石药材名称紫花络石别名掰掰果、牛角藤、车藤、藤杜仲[湖南]来源夹竹桃科紫花络石Trachelospermum axillare Hook. f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部华东、华

  • 虎皮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虎皮草药材名称虎皮草拼音Hǔ Pí Cǎo别名大叶金腰子、大虎耳草、猪耳巴、猪耳朵来源虎耳草科虎皮草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 Oliv.,以

  • 赛金刚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赛金刚药材名称赛金刚拼音Sài Jīn Gānɡ别名曲莲、细叶锣锅底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赛金刚的块根。全年可采,而以秋季藤蔓枯萎

  • 桃耳七

    药材名称桃耳七拼音Táo ěr Qī别名铜筷子(《陕西中草药》),小叶莲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,鸡素苔(《甘肃卫生通讯》(4):37,1972),奥勒莫色罗玛琼瓦(藏名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

  • 珊瑚藻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来源藻类红藻门珊瑚菜Corallina officinalis L.,以叶状体入药。功能主治驱蛔虫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拼音

  • 蜀羊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蜀羊泉药材名称蜀羊泉拼音Shǔ Yánɡ Quán别名青杞、红葵、野苏子、野辣子、药人豆、野枸杞来源茄科蜀羊泉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

  • 对叶豆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对叶豆药材名称对叶豆拼音Duì Yè Dòu来源豆科对叶豆Cassia alata L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化学成分叶显蒽醌类及黄酮类反应。性味

  • 白饭树

    药材名称白饭树拼音Bái Fàn Shù别名鱼眼木、鹊饭树来源大戟科白饭树属植物白饭树Fluggea virosa (Roxb. ex Willd.)Baill.[F.

  • 天胡荽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天胡荽药材名称天胡荽拼音Tiān Hú Suī别名金钱草[江西]、满天星[四川]、破铜钱、明镜草、铺地锦[广东、湖南]、盆上芫茜、星秀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

  • 青鱼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青鱼胆药材名称青鱼胆拼音Qīnɡ Yú Dǎn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胆或胆汁,青鱼剖腹后,割取胆囊,悬挂通风处阴干。鲜用随时采集。性味《纲目》:"苦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