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波棱瓜子

波棱瓜子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波棱瓜子

药材名称波棱瓜子

拼音Bō Lénɡ Guā Zǐ

别名色吉美多[藏语]

来源葫芦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.,以种子入药。

生境分部云南。

性味苦,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柔肝。主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,胆囊炎,消化不良。

用法用量0.5~1钱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波棱瓜子

药材名称波棱瓜子

拼音Bō Lénɡ Guā Zǐ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波棱瓜的种子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(Ser.)C.B.Clarke[Bryonia pedunculosa Ser,;Herpetospermun cardi-gerum Wall.;H,grandiflorum Cogn.]

采收和储藏:6-10月采收,成熟的果实,切开取出种子,晒干。

原形态一年生攀缘草本。茎枝纤细,有棱沟;初时具疏柔毛,最后变的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4-10cm,具有茎枝一样的毛被,后渐脱落;卷须2歧;叶片膜质,卵状心形,长6-12cm,宽4-9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心形,两面均粗糙,初时被黄褐色长柔毛,后渐脱落;边缘具细圆齿或有不规则的角,叶脉在叶背隆起,具长柔毛。雌雄异株;雄花通常单生或与同一总状花序并生,花梗长10-16cm,具5-10朵花的总状花序长12-40cm,有疏柔毛;花梗长2-6cm,疏生长柔毛;花萼筒部膨大成漏斗状,下部成管状,长2-2.5cm,裂片披针形;花冠黄色,裂片椭圆形,急尖,长2-2.2cm,宽1.2-1.3cm;雄蕊花丝丝状;退化雌蕊近钻形;雌花单生,花被与雄花同,有3枚退化雄蕊或无;子房长圆状,3室。果实阔长圆形,三棱状,被长柔毛,成熟时3瓣裂至近基部,里面纤维状,长7-8cm,宽3-4cm,种子淡友色,长圆形,基部截形,具小尖头,顶部不明显3裂,长约12mm,宽5mm,厚2-3mm。花、果期6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0-3500m的山坡灌丛及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去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:本品略呈扁长方形,长1-1.5cm,宽4-7mm,厚2-3mm,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,具凸凹不平的雕纹呈类人字形、类圆形、不规则形沟纹及点状突起;一端有三角形突起,另端渐薄,略呈楔形,而在中央微凹(种脐);两侧稍平截,其边缘稍凸起呈微波状弯曲,中间有1条纵棱。种皮革质,种仁外被暗绿色薄膜,内有于叶2片,乳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苦,有恶心感。

显微鉴别:种子横切面:自外向内由种皮、颓废层及子叶构成。种皮包括角质层、表皮层、下皮层、石细胞层(厚壁组织)和通气组织层(薄壁组织)组成。角质层无色透明,遇苏丹Ⅲ试液染成橙红色,厚约10μm,易与其相接的表皮层分离。表皮层由1列类方形或略切向长方形薄壁细胞组成,排列紧密,常含棕色物质;下皮层(色素层)细胞数列,细胞类椭圆形切向延长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,壁有的略呈连珠状增厚,具大小不等的单纹孔;石细胞层由1列排列紧密径向延长的长方形石细胞构成,壁极厚,层纹明显,强烈木化,胞腔类长方形,分枝或不分枝,孔沟明显;通气组织层为薄壁细胞约10列,外方靠石细胞层的1-2列细胞小而排列紧密,中间几列细胞大型,形状不规则,排列疏松,间隙大小不等,细胞内含叶绿体,其最内1列细胞较小,其侧壁与内壁不规则。胚乳细胞颓废状,多压缩成1列细胞呈扁平长方形,切向延长。长10-20μm,高约2μm。子叶发达,其表皮细胞1列,较小,类长方形,切向延长;叶肉组织细胞多径向延长,内含众多的糊粉粒及脂肪油。

解离组织:1.角质层易大片剥离,可见略平行纹理。

2.表皮细胞呈多角形,直径20-70μm,排列紧密,内含棕色物质。

3.下皮层细胞呈类球形或近圆筒形,棕色,长约35μm,宽约15μm,壁厚,木化,具大小不等的单纹孔或呈网状。

4.石细胞层细胞多角形或类圆形,排列紧密,边缘以圆齿状镶嵌连结,壁厚,强烈木化,具孔沟。

5.绿色通气组织的细胞呈球形、类圆形、囊状或呈分枝状,排列疏松,壁薄,直径10-80μm,内含类圆形的叶绿体,细胞间隙大。

6.胚乳细胞表面观呈极小类方形或类长方形,薄壁细胞直径10-20μm。

7.子叶细胞由等径性薄壁细胞组成,内含丰富的脂肪油滴及糊粉粒。

化学成分种子含波棱醛(herpetal)[1],松柏醇(coniferylalcohol),波棱瓜三醇(herpetoriol)[2],波棱三醇(herpetriol)及波棱四醇(herpeietrol)[3]。

鉴别1.取本品粉末2g,加乙醇30ml,以稀盐酸酸化,回流30分钟,滤取滤液15ml,用5%氨溶液调至中性,置水浴上蒸干,加5%硫酸10ml溶解,于5支试管中,各取滤液1ml,分别加碘化汞钾试液、碘化铋钾试液、硅钨酸试液、苦味酸试液、鞣酸试液各1-2滴,依次产生白色、红棕色、灰白色、黄色、棕色沉淀。(检查生物碱)2.取本品粉末2g,加乙醚40ml,在水浴上回流10分钟,滤除醚液,用甲醇40ml溶解残渣,水浴回流10分钟,放置后滤过,取滤液3ml,分置3个瓷蒸发皿中,水浴上蒸干,供下述试验:2.1.加醋酥。硫酸(19:1)试液1ml,混匀,颜色由黄-红-紫-绿,最后显污绿色。

2.2.加冰醋酸1ml溶解,加乙酰氯5滴和氯化锌结晶数粒,水浴加热,显淡红色。

2.3.用氯仿1ml溶解,转入试管中,加硫酸1ml,氯仿层显青色,置紫外灯下观察:氯仿层显绿色荧光,稍后硫酸层亦显绿色荧光。

性味味苦;性寒

功能主治清肝利胆;健脾助运。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;胆囊炎;消化不良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.5-3g,或入丸、散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雀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阳雀花药材名称阳雀花拼音Yánɡ Què Huā别名渣玛兴(藏名)。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花。原形态落叶灌木,高1~2米;多分枝,外皮灰褐

  • 瑞香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瑞香花药材名称瑞香花拼音Ruì Xiānɡ Huā别名麝囊(《群芳谱》),蓬莱花(《花镜》),雪花、夺香花(《广东新语》),野梦花、山梦花(《贵州草药》),雪地开花、红总管、

  • 细锥香茶菜

    药材名称细锥香茶菜拼音Xì Zhuī Xiānɡ Chá Cài别名碎兰花、癞克巴草、六棱麻、野苏麻、地曲来源唇形科细锥香茶菜Rabdosia coesta (Buch.

  • 小叶双眼龙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叶双眼龙药材名称小叶双眼龙拼音Xiǎo Yè Shuānɡ Yǎn Lónɡ别名毛果巴豆、桃叶双眼龙、细叶双眼龙、巡山虎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毛果巴豆Croton lachnoc

  • 春砂花

    药材名称春砂花拼音Chūn Shā Huā别名砂仁花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。性状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,全体呈淡紫色,花朵细软而小;花序梗长20~30厘米

  • 地梗鼠尾

    药材名称地梗鼠尾拼音Dì Gěnɡ Shǔ Wěi别名白补药、田芹菜来源唇形科地梗鼠尾Salvia scapiformis Hance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

  • 白蒿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蒿药材名称白蒿拼音Bái Hāo别名蘩(《诗经》),皤蒿(《毛诗传》),由胡、蘩母、旁勃(《夏小正传》),白艾蒿(《僧深集方》),蓬蒿(《开宝本草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菊

  • 番石榴皮

    药材名称番石榴皮拼音Fān Shí Liu Pí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根皮及树皮。化学成分根含阿江榄仁酸。树皮含鞣质18.56%和有机酸。茎皮含无色矢车菊素、

  • 鸭皂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鸭皂树根药材名称鸭皂树根拼音Yā Zào Shù Gēn别名绒祖刺(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,洋梅花刺根(《云南经济植物》)。出处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豆科植

  • 青丝线

    药材名称青丝线拼音Qīnɡ Sī Xiàn出处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枪刀药的全草。全年可采,洗净晒干或鲜用。原形态小灌木,高约1米。枝草质,棱柱状,被短柔毛,外表灰褐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