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水黄杨木

水黄杨木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黄杨木

药材名称水黄杨木

拼音Shuǐ Huánɡ Yánɡ Mù

别名乌棒子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
出处《贵州草药》

来源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。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灌木,高约1米。叶互生,有短柄;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长5~9.5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尾状长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下面黄绿色。总状花序常数枚呈束状;萼片5,外轮3枚卵圆形,边缘带紫红色,内轮2枚较大,花瓣状,黄色;花瓣3,中间1枚龙骨状,顶端有缨;雄蕊8,花丝下部合生;子房2室。蒴果;种子2颗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沟、溪边阴湿处。分布西南和华南。

化学成分根茎(连皮)含有黄酮甙、皂甙、酚性物质(鞣酸及其他酚化合物)、香豆酮、树脂类。其中黄酮甙可能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,而皂甙、鞣质具祛痰镇咳作用。

性味《贵州草药》:"甘,平。"

功能主治①《贵州草药》:"清热利湿,通淋。治黄疸肝炎,血尿。"

②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治哮喘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:采用乌棒子、大血藤淫羊藿,三者分别做成片剂同时服用。乌棒子片系用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分别制成,简称水煮片和醇浸片。水煮片每片0.1克,相当于生药0.33两;醇浸片每片O.2克,相当于生药0.4两。大血藤淫羊藿片皆由浸膏制成,每片0.5克,相当于生药大血藤O.13两,淫羊藿0.06两。按不同剂型分为2组:第1组乌棒子水煮片。每日6~9片或15片,大血藤9片,淫羊藿9片;第2组乌棒子醇浸片、大血藤淫羊藿片各9片。均以10天为一疗程,或连服20~30天。据二个疗程的疗效观察,第1组67例,近期控制19例,显效12例;第2组49例,近期控制9例,显效10例。临床发现,乌棒子水煮片组疗效优于醇浸片组。上述乌棒子复方具有较好的止咳、祛痰和一定的消炎作用,平喘作用较差。少数患者服用上方浓煎液(1:1)后,有胃区不适,恶心,腹痛,饱胀,口麻涩,皮肤瘙痒等反应,偶有头昏、心悸,于停药后很快消失。片剂特别是水煮片的副作用较少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水黄杨木

药材名称水黄杨木

拼音Shuǐ Huánɡ Yánɡ Mù

英文名Root of Caudate Milkwort

别名乌棒子、倒莲花、三岔子、土八爪、气籽红山桂、木本远志、野桂花

出处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ala caudata Rehd.et Wils.

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洗净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尾叶远志灌木,高1-3m。多分枝,小枝圆柱形,具纵槽及棱,幼技顶端被金黄色短柔毛,不久即脱落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5-10mm,上面具槽;叶近革质,大部分螺旋状紧密排于枝端,长圆形至倒披针形,稀倒卵状披针形,长3-12cm,宽1-3cm,先端尾状渐尖或细尖,基部渐狭至楔形,全缘,稍反卷,波状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;主脉在上表面凹陷;侧脉7-12对。花两性,总状花序顶生,多数密集成聚伞花序状或圆锥花序,长2.5-7cm,被紧贴短柔毛;花长5-8mm,花梗长1-1.5mm,无毛,具小苞片3枚,早落;萼片5,果时早落,外面3枚小,卵形,具缘毛,里面2枚大,花瓣状,无缘毛;花瓣3枚,白色、黄色至紫色,侧生花瓣与龙骨瓣于3/4以下合生,龙骨瓣长5mm,先端背部具一盾状鸡冠状附属物;雄蓝8枚,花丝长4mm,3/4以下连合成鞘,花药卵形;子房压扁,倒卵形,基部具杯状花盘,花桂由上向下逐渐增粗,并弯曲,柱头生于下裂片内。蒴果长圆状倒卵形,长达8mm,直径约4mm,先端微凹,基部渐狭,具杯状环,边缘具狭翅。种子广椭圆形,棕黑色,长约1.5mm,直径约1mm,密被红褐色长毛,靠种脐端具1棕黑色突起。花期11月至翌年5月,果期5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长于海拔1000-2100m的山林下、浅山沟、溪边荫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湖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略弯曲。表面黄褐色,有纵皱纹。质硬,断面黄白色。气微,味甘。

化学成分根皮、茎皮合乌棒子甙(wubangziside)A、B、C,优呫吨酮(euxanthone),豆甾醇葡萄糖甙(stigmasteryl-β-D-hlucoside),杧果甙(mangiferin)。

药理作用其25%煎剂在体外对几种呼吸道常见致病及非致病细菌(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、卡他球菌、甲型和乙型链球菌)皆有抑制作用(琼脂平板挖孔法)。根茎所含黄酮甙可能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,而皂甙、鞣质具祛痰镇咳作用。

性味甘;微苦;性凉

归经心;肝;肾经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;化痰止咳。主咽喉肿痛;湿热黄疸;支气管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。

各家论述1.《贵州草药》:清热利湿,通淋。治黄疸肝炎,血尿。

2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治哮喘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诃子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诃子药材名称诃子拼音Hē Zǐ英文名FRUCTUS CHEBULAE别名诃黎勒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. 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

  • 匙羹藤

    药材名称匙羹藤拼音Chí Gēnɡ Ténɡ别名武靴藤、金刚藤、蛇天角、饭杓藤来源萝藦科匙羹藤属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(Retz.)Schult.[G. a

  • 野芫荽

    药材名称野芫荽拼音Yě Yuán Suī别名假芫茜、香信、番香茜、山芫荽、番鬼芫茜、大芫荽、德马炸锁、阿瓦芫荽、日本芫荽、洋芫荽、刺芫荽、假芫荽、节节花、野香草、侧香荽、竻芫茜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

  • 大叶紫苏

    药材名称大叶紫苏拼音Dà Yè Zǐ Sū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大叶香薷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sholtzia flava(Benth.)Benth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

  • 紫薇

    药材名称紫薇拼音Zǐ Wēi别名搔痒树、紫荆皮[四川]、紫金标[江西]来源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.,以根、树皮入药。夏秋采剥落的树皮,晒干;根随时可采。性味

  • 白花映山红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花映山红药材名称白花映山红拼音Bái Huā Yìnɡ Shān Hónɡ别名白杜鹃花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照山白(《华北经济植物志要》),白艳山红(

  • 枳根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枳根皮药材名称枳根皮拼音Zhǐ Gēn Pí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根皮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枸橘"条。化学成分根含柠檬苦素、印度榅桲素、邪蒿

  • 金狮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狮藤药材名称金狮藤别名香里藤、香里陈、青香藤、金腰带[福建]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柔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 Dunn,以根状茎及根入药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

  • 打碗花

    药材名称打碗花拼音Dǎ Wǎn Huā别名面根藤、小旋花、盘肠参、铺地参来源为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打碗花Calystegin hederacea Wall.,以根状茎及花入药。秋季挖根状茎,洗净晒干或鲜

  • 糯米泔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糯米泔药材名称糯米泔拼音Nuò Mǐ Gān别名粘米泔水(《本草述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淘洗糯米时,第二次滤出的米泔水。性味《纲目》:"甘,凉,无毒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