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水田七

水田七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田七

药材名称水田七

拼音Shuǐ Tián Qī

别名水狗仔、水虾公、屈头鸡、黑冬叶、冬叶七、米荷瓦、马老头、水鸡仔、水萝卜、水槟榔

来源蒟蒻薯科(蛛丝草科、箭根薯科)裂果薯属植物裂果薯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 Tacca plantaginea (Hance)Drenth.,以块茎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,去掉须根,鲜用或晒干。

性味苦,寒。有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,理气止痛,截疟。用于咽喉肿痛,急性胃肠炎,泌尿道感染,牙痛,慢性胃炎,胃、十二指肠溃疡,风湿性关节炎,月经不调,疟疾,跌打损伤;外用治疮疡肿毒,外伤出血。

用法用量1~3钱,水煎服或研末吞服3~5分。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
备注(1)本品有毒,部分病人服5钱~1两水煎剂30~60分钟后,即出现中毒症状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;部分病人在服用3天后,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(长期大量服用对肝可能有一定损害),但停药后慢慢恢复正常。动物毒性试验,也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严重者便血,动物死亡后解剖,见肠壁粘膜充血,并有坏死灶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田七

药材名称水田七

拼音Shuǐ Tián Qī

别名三七(《贵州卫生》(11):19,1959),屈头鸡、水鸡头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水鸡仔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囫头鸡、水虾公、马老头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山大黄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水槟榔,水萝卜、长须果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

出处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
来源为箭根薯科植物蒟蒻块茎。春、夏采挖,洗净,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蒟蒻薯,又名:箭根薯、裂果薯。

多年生草本。块茎粗而弯曲。叶根生,无毛,椭圆状披针形,长12~22厘米,宽3.5~7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,全缘;具长柄。花茎由叶丛抽出,顶生伞形花序,花10余朵;总苞4枚,外面2枚阔卵形,内面2枚较小,卵形;苞片线形,长达7厘米;花被钟状,外面淡绿色,内面淡紫色,裂片6,2轮,外轮3,长三角形,内轮3,宽卵形;雄蕊6,着生于花被管内面,5裂,花丝扁宽,基部扩大,上部呈倒生的袋状,花药淡紫色;子房下位,1室,柱头3枚,花瓣状,2裂,蒴果;种子多数,呈椭圆形,弯曲,表面有10余条纵棱。花期5~6月。果期7~8月。

本植物的叶(水田七叶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生于溪边、田边等潮湿地。分布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。产广西、贵州、广东等地。

性状干燥块茎呈圆球形成长圆形,稍弯曲,长2~4厘米,径约1.5~2厘米,上端有残存的膜质叶基,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,有粗皱纹,须根痕多数。质稍硬,折断面较平,颗粒性,暗黄褐色,微有蜡样光泽,散有点状维管束。

性味甘苦,凉。

①《广西中药志》:"苦,寒。"
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苦,微寒,小毒。"

功能主治凉血,散瘀,消炎止痛。治消化道溃疡,肠炎,肺结核,百日咳,跌打损伤,刀伤出血,咽痛,痈肿,牙痛。

①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消炎,解毒,止痛。治胃气痛,吐酸,咳嗽,白痢,咽痛,外敷治痈疮。"
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止血。治跌打损伤,止咳化痰,各种痛症,调经。"

③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高血压,肝炎,胃痛,烫伤,烧伤,疮疡。"

④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凉血止痛,散瘀消肿。治溃疡病,小儿疳积,腹痛,跌打损伤,痈肿,无名肿毒,胃热痛,急性肠胃炎,牙痛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注意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孕妇忌用。"

复方①治溃疡病:水田七、胡椒根(或胡椒)、淀粉、乌贼骨、地榆石菖蒲。水煎,内服。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

②治臌胀:水三七车前于各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

③治初期肺结核:水三七三分至一钱。蒸冰糖服,每日一至二次。

④治百日咳:水三七三至五钱。煎水加蜂糖或冰糖冲服。每日三次,连服数日。

⑤治刀伤出血及伤口溃烂:水三七,磨水外搽,一日二次。

⑥治巴骨癀:水三七,捣烂,加酒少许和匀外敷,每日一次。(②方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)

临床应用对于肺炎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扁桃体炎、腮腺炎以及局部感染、脓疮等症,均有一定疗效。用法:从水萝卜中提取水萝卜总脂(收率为l%),再加工制成每2毫升含总脂15毫克的注射剂,每次2~4毫升,日2~6次,肌肉注射。有的连用2天,炎症即消退。治疗支气管肺炎171例,有效率达76%;急性扁桃体炎、喉炎、腮腺炎等252例,有效率79%;各种疔疮疖肿及化脓性炎症共304例,有效率85%;感冒发热及各种不明原因的发热共898例,有效率达90%露。

备注同属植物水狗仔的块茎亦同供药用,形态与上种相似,唯块茎不弯曲,断面带蓝色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水田七

药材名称水田七

拼音Shuǐ Tián Qī

英文名Lobedfruit Schizocapsa Rhizome, Rhizome of Lobedfruit Schizocapsa

别名三七、土三七屈头鸡、水鸡头、水鸡仔、囫头鸡、水虾公、山大黄田螺七、马老头、小田螺七、水狗仔、水槟榔

出处出自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的块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[Taccaplantaginea(Hance)Drenth]
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采挖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蒟蒻薯,多年生草本。茎肥大,常弯曲,具多数须根。叶基生;叶柄长7-11cm;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长10-22cm,宽3-7cm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,全缘;叶脉在上面凹,于背面突起。花茎自叶丛中抽出,长6-13cm;伞形花序顶生,有花8-15朵;总苞4枚,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外面2枚较大,内面2枚罗小;苞片线形,长达7cm;花被钟状,外面淡绿色,内面淡紫色,裂片6,2轮,外轮3,长三角形,内轮3,宽卵形,雄蕊6,与裂片对生,花丝扁宽,基部扩大,上部呈倒生的袋状,花药淡紫色;子房下位,1室,柱头3裂,每裂又2浅裂,花瓣状。蒴果3瓣裂;种子多数,椭圆形,稍弯曲,长约2mm,表面有10余条纵棱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溪边、田边等潮湿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呈球形或长圆形,有时略带连珠状,长2-4cm,直径1.5cm。先端下陷,叶着生处常倒曲,有残存的膜质叶基,表面浅灰棕色,有粗皱纹,须根痕多数。质稍硬,折断面较平,颗粒性,横切面暗褐黄色,微有虹样光泽,散布有点状纤维管束,内皮层环明显。

化学成分根茎含甾体苦味成分箭根薯酮内酯(taccalonolide)A、B、C、D、E、F,另含裂果薯皂甙(lieguonin)A、B和豆甾醇3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stigmasterol-3-O-β-D-glucopyranoside)。

性味甘;苦;凉;有小毒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止咳祛痰;理气止产能;散瘀止血。主感冒发热;痰热咳嗽;百日咳;脘腹胀痛;泻痢腹痛;消化不良;小儿疳积;肝炎;咽喉肿痛;牙痛;痄腮;瘰疬;疮肿;烫、烧伤;带状疱疹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,每次1-2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粉调敷。

注意孕妇忌用。本品有毒,服用过量易致吐泻,严重者会引起大量出血。

各家论述1.《南宁市药物忘》:消炎,解毒,止痛。治胃气痛,吐酸,咳嗽,白痢,咽痛,外敷治痈疮。

2.《广西中药志》:止血。治跌打损伤,止咳化痰,各种痛症,调经。

3.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高血压,肝炎,胃痛,烫伤,烧伤,疮疡。

4.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凉血止痛,散瘀消肿。治溃疡病,小儿疳积,腹痛,跌打损伤,痈肿,无名肿毒,胃热痛,急性肠胃炎,牙痛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栗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栗荴药材名称栗荴拼音Lì Fū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内果皮。性味《纲目》:"甘,平,涩,无毒。"功能主治治瘰疬,骨鲠。复方①治栗子颈:栗蓬内膈断

  • 黄桷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桷皮药材名称黄桷皮拼音Huánɡ Jué Pí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树皮。性味《草木便方》:"苦酸,温。"功能主治治

  • 曲花紫堇

    药材名称曲花紫堇拼音Qǔ Huā Zǐ Jǐn英文名Curvedflower Corydalis别名弯花紫堇。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曲花紫堇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

  • 小盘木

    药材名称小盘木拼音Xiǎo Pán Mù英文名Haina Microdesmis别名海南柑、枸骨树。出处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小盘木的嫩枝及树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

  • 黄鲴鱼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鲴鱼药材名称黄鲴鱼拼音Huánɡ Gù Yú别名黄姑、黄骨鱼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黄尾蜜鲴的肉。原形态体形长而侧扁,腹部圆,在肛门前有

  • 羽萼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羽萼药材名称羽萼别名马跨皮、野山茶、黑羊巴巴来源唇形科羽萼Colebrookia oppositifolia Smith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消炎,止血。主

  • 牡荆沥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牡荆沥药材名称牡荆沥拼音Mǔ Jīnɡ Lì别名牡荆汁(《登真隐诀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。制法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,两端架于砖上,其下以火烧

  • 栾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栾华药材名称栾华拼音Luán Huá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。原形态栾树(《正字通》),又名:木栾(《梦溪笔谈》),石栾树、黑叶树、木栏牙、山茶叶、软

  • 篦子舒筋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篦子舒筋草药材名称篦子舒筋草拼音Bì Zǐ Shū Jīn Cǎo别名牛肋巴、舒筋草来源蕨类蹄盖蕨科篦子舒筋草Cyclosorus dentatus (Forsk.) C

  • 红螺塔

    药材名称红螺塔拼音Hónɡ Luó Tǎ来源药材基源:为涡螺科动物瓜螺的卵块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mbium melo(Solander)采收和储藏:4月、5月间,用拖网采集。采得后将卵块逐个剥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