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水冬瓜叶

水冬瓜叶

药材名称水冬瓜叶

拼音Shuǐ Dōnɡ Guā Yè

英文名Toricellia angulata Oliv.

别名接骨丹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的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ricellia angulata Oliv.
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2。5-8m。树皮灰色;老枝黄灰色,有长椭圆形皮孔及半环形的叶良,贿部宽,白色。叶互生;叶柄长2.5-8cm,基部扩大成鞘包于枝上;叶片膜质或纸质,阔卵形或近于圆形,长6-15cm,宽5.5-15.5cm,有裂片5-7,近基部的裂片较小,掌状叶脉5-7条,达于叶缘,在两面均凸起。总状圆锥花序顶生,不垂,雄花序长5-30cm,密被短柔毛;雄花的花萼管倒圆锥形,裂片5,齿状;花瓣5,长圆披针形,长1.8mm,先端钩状内弯;雄蕊5,与花瓣互生,花丝短,无毛,花药长圆形,2室;花盘垫状,圆形,中间有3枚退化花柱;花梗纤细,长2mm,被疏生短柔毛,近基部有2枚长披针形的小苞片,长约0.3-1.mm;雌花序较长,常达35cm,但花较稀疏;花萼管状钟形,无毛,裂片5,披针形,不整齐,长约0.8-1.2mm,先端有疏生纤毛;无花瓣及雄蕊;子房倒卵形,3室,与花萼管合生,无毛,长1.2mm,柱头微曲,下延;花梗细圆柱形,有小苞片3,大小不整齐,长约1-2.5mm。果实核果状,卵形,直径4mm,花柱宿存。花期4月,果期6月。

性味味微苦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利湿。主咽喉肿痛;肺热咳喘;热淋;泄泻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吹喉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土牡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土牡蛎药材名称土牡蛎拼音Tǔ Mǔ Lì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。冬季水枯时,在河滩沙坝上收集,洗净泥沙,晒干。原形态贝壳2片,同形,呈长椭圆形,长

  • 神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神曲药材名称神曲拼音Shén Qū别名六神曲(《本草便读》)。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辣蓼、青蒿、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,经发酵而成的曲剂。制法用鲜青蒿、鲜苍耳、鲜辣蓼各1

  • 刺竹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竹笋药材名称刺竹笋拼音Cì Zhú Sǔn别名芳竹笋(《岭南采药录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原形态箣竹(赞宁《笋谱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、樆竹、

  • 粘鱼须

    药材名称粘鱼须拼音Nián Yú Xū别名龙须菜(《救荒本草》),鲇鱼须草(王安卿《采药志》),金岗薛(《简易草药》),鲢鱼须(《湖北志》),倒钩刺(《中药志》),粘鱼须菝葜(《山

  • 鹳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鹳肉药材名称鹳肉拼音Guàn Ròu出处《河北中医药集锦》来源为鹳科动物白鹳的肉。功能主治《河北中医药集锦》:"治干血痨,经血不来,身痛发烧,喘咳。捞鱼鹳

  • 骆驼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骆驼脂药材名称骆驼脂拼音Luò Tuo Zhī别名驼脂(《丹房鉴源》),驼峰、峰子油(《饮膳正要》)。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驼科动物双蜂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。原形态双峰驼,又

  • 茺蔚子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茺蔚子药材名称茺蔚子拼音Chōnɡ Wèi Zǐ英文名FRUCTUS LEONURI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
  • 铜锤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铜锤草药材名称铜锤草拼音Tónɡ Chuí Cǎo别名大酸味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大老鸦酸、地麦子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紫酢浆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红花柞浆草、大咸

  • 海决明

    药材名称海决明拼音Hǎi Jué Mínɡ英文名Black Fovea Snail别名马蹄子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蹄螺科动物黑凹螺及锈凹螺的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hl

  • 海茄子

    药材名称海茄子拼音Hǎi Qié Zi别名野海椒来源茄科毛叶冬珊瑚Solanum capsicastrum Link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。性味甘、辛,温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消积,利膈,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