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毛叶巴豆

毛叶巴豆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毛叶巴豆

药材名称毛叶巴豆

拼音Máo Yè Bā Dòu

别名刹埂(傣名)

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来源大戟科植物毛叶巴豆全株。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灌木,高约2米。多分枝,幼枝密被粗毛。单叶互生,卵圆形,具尖头,长10~15厘米,宽7~9厘米,下面密被白色糙毛,基脉3出,有香气。

生境分部野生或栽培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
性味性热,味辛微酸。

功能主治镇静祛风,退热止痛,舒筋活络。治疟疾,高热,惊痫抽搐,风湿性关节炎,麻木不仁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钱: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疟疾、高热、惊痫抽搐:毛叶巴豆一至二钱,水煎服;外用叶捣包寸口。

②治风湿性关节炎:毛叶巴豆、蔓京子、石灰适量,捣烂包敷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恩茅中草药选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毛叶巴豆

药材名称毛叶巴豆

拼音Máo Yè Bā Dòu

英文名all-grass of Hairyleaf Croton

别名刹埂、大树跌打

出处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毛尾叶巴豆的全株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oton caudatus Geisel.var.tomentosus Hook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,或洗净晒干。

原形态毛尾叶巴豆灌木或乔木,高2-10m。皮灰褐色。多分枝,枝顶端淡黄色柔毛。单叶互生,叶柄基部有腺体二枚;叶阔卵形或椭圆形,长8-15cm,宽4-9cm,先端钝或短渐尖,基部圆或阔楔形,边缘具残齿,两面均被毛,下面密被白色糙毛,基出脉5条,有香气。花单性异株;雄花组成圆锥花序;雌花组成总状花序。果近圆球形,密被黄色星状毛,稍肉质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野生或栽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
化学成分植株含毛叶巴豆萜(crotocaudin),山藿香定(teucvidin),蒲公英赛酮(taraxerone),赛酸乙酸酯(taraxeryl acetate)。

性味味辛;微酸;性热;有毒

归经肝经

功能主治截疟镇痛;舒筋活血。主疟疾高热不退;惊痫抽搐;风湿痹痛;骨折;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6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注意体虚者及孕妇禁服。内服过量致腹泻。外用刺激皮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龙眼

    药材名称山龙眼别名黄豆树、大力王来源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 (Willd.) Muell.-Arg.,以根、茎及叶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性味微辛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活络

  • 撒发

    药材名称撒发拼音Sā Fā别名保山附片、小黑牛、草乌、水乌头、山乌头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保山乌头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onitum nagarum Stapf[A.bullatifol

  • 稻芽

    药材名称稻芽拼音Dào Yá英文名FRUCTUS ORYZAE GERMINATUS别名谷芽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.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。将稻谷用水

  • 毛杨梅皮

    药材名称毛杨梅皮拼音Máo Yánɡ Méi Pí来源药材基源: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rica esculenta Buch.-Ham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或结合栽培

  • 花叶冷水花

    药材名称花叶冷水花拼音Huā Yè Lénɡ Shuǐ Huā别名金边山羊血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花叶冷水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lea cardierei Gagnep.et Guil

  • 山橙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橙药材名称山橙拼音Shān Chénɡ别名猢狲果、马骝藤、猴子果来源夹竹桃科山橙属植物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 Champ. Ex Benth.,以

  • 牛膝茎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膝茎叶药材名称牛膝茎叶拼音Niú Xī Jīnɡ Yè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苋科植物牛膝的茎叶,7~8月采。功能主治治寒湿痿痹,腰膝疼痛,久疟,淋病。《纲目》:&q

  • 小花酸藤子

    药材名称小花酸藤子拼音Xiǎo Huā Suān Ténɡ Zǐ别名当归藤、虎尾草、筛萁蔃来源紫金牛科信筒子属植物小花酸藤子Embelia parviflora Wall.,以根及老藤入药。

  • 倒赤伞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倒赤伞药材名称倒赤伞拼音Dǎo Chì Sǎn来源菊科倒赤伞Ainsliaea latifolia (D. Don) Sch.-Bip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西藏。性味辛

  • 球果藤

    药材名称球果藤拼音Qiú Guǒ Ténɡ英文名root of Berry-bearing Aspidocarya别名表藤、淮通、汉防已、土防已。出处始载于《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