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橡实壳

橡实壳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橡实壳

药材名称橡实壳

拼音Xiànɡ Shí Ké

别名橡斗壳(《日华子本草》),橡豆子壳(《余居士选奇方》),橡子壳(《玉楸药解》)。

出处《唐本草》

来源为壳斗种植物麻栎壳斗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橡实"条。

化学成分参见"橡实"条。

炮制《日华子本草》:"入药捣、炒焦用。"

性味《纲目》:"涩,温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收敛,止血。治泻痢脱肛,肠风下血,崩中带下。

①《唐本草》:"为散及煮汁服,主痢。"
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止肠风,崩中,带下,冷热泻痢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或入散剂。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
复方①治下痢脱肛:橡斗壳烧存性,研末,猪脂和搽。并煎汁洗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
②治肠风下血:橡豆子壳,用白梅肉填满,两个合定,铁线扎住,烧存性,研末,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一方用硫黄填满,煅研酒服。(《余居士选奇方》)

③治走马牙疳:橡斗壳入盐填满,合定烧透,出火毒,研入麝香少许,先以米泔漱过搽之。(《全幼心鉴》)

④治风虫牙痛:橡斗五个,皂荚一条(均入盐在内)。同煅过,研末,日搽三、五次,荆芥汤漱之。(《经验良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橡实壳

药材名称橡实壳

拼音Xiànɡ Shí Ké

别名橡斗壳、橡豆子壳、橡子壳、橡碗子

出处出自《唐本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麻栎辽东栎的壳斗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Quercus acutissima Carr.2.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.

采收和储藏:采收橡实时收集,晒足干。

原形态1.落叶乔木,高15-30m,树皮深灰色,或灰黑色,具不规则深裂;幼枝黄褐色绒毛;后脱落。冬芽圆锥形,灰褐色,鳞片阔卵形、有毛。叶互生,叶柄长2-3cm,有毛;叶革质,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8-19cm,宽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具芒状锯齿,侧脉13-18对,直达齿端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,幼时有黄色短细毛,后脱落,仅脉腋有毛,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长6-12cm,为葇荑花序,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,被柔毛,花被通常5列,雄蕊4,稀较多;雌花1-3个集生于新枝叶腋,子房3室,花柱3。壳斗杯状,包围坚果的约1/2,小苞片钻形、反曲,被灰白色绒毛;坚果卵球果或卵状长圆形,直径1.5-2cm,高1.7-2.2cm,先端圆形,果脐突起,栗褐色。花期3-5月,果期翌年9-10月。

2.本种与麻栎的区别在于:叶柄长2-5mm;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,先端圆钝,基部耳形或圆形,边缘具深波状圆齿;侧脉5-7对;壳斗浅杯状,小苞片扁平或背部凸起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200-2200m的山地、丘陵与针叶林、阔叶林中。

2.生于海拔300-2500m的山坡或山顶阔叶落叶林中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
2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及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山东、四川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壳斗杯状,直径1.5-2cm,高约2cm.外面鳞片状苞片狭披针形,呈覆瓦状排列,反曲,被灰白色柔毛;内面棕色,平滑。气微味苦、涩。

化学成分麻栎壳斗含鞣质19%-29%。

炮制《日华子本草》:入药捣、炒焦用。

性味涩;性温

功能主治涩肠止泻;止带;止血;敛疮。主赤白下痢;肠风下血,脱肛;带下;崩中;牙疳;疮疡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3-10g;或炒焦研末,每次3-6g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,调敷,或煎汁洗。

复方①治下痢脱肛:橡斗壳烧存性,研末,猪脂和搽。并煎汁洗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②治肠风下血:橡豆子壳,用白梅肉填满,两个合定,铣线扎住,烧存性,研末,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一方用硫黄填满,煅研酒服。(《余居士选奇方》)③治走马牙疳:橡斗壳入盐填满,合定烧透,出火毒,研入麝香少许,先以米泔漱过搽之。(《全幼心鉴》)④洽风虫牙痛:橡斗五个,皂荚一条(均人盐在内)。同煅过,研末,日搽三、五次,荆芥汤漱之。(《经验良方》)

各家论述1.《唐本草》:为散及煮汁服,主痢。

2.《日华干本草》:止肠风,崩中,带下,冷热泻痢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安升麻

    药材名称兴安升麻拼音Xìnɡ ān Shēnɡ Má英文名Rhizoma Cimicifugae Dahuricae别名北升麻、虻牛卡根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兴安升麻Cimicifuga

  • 马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心药材名称马心拼音Mǎ Xīn出处《别录》来源马科动物马的心脏。功能主治《别录》:"主喜忘。"注意盂诜:"患痢人不得食。"复方治心昏多忘:马、

  • 樱桃枝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樱桃枝药材名称樱桃枝拼音Yīnɡ Táo Zhī别名樱桃梗(《滇南本草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枝条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樱桃"条。功能主治《

  • 羊蹄甲

    药材名称羊蹄甲拼音Yánɡ Tí Jiǎ别名老白花[云南]、洋紫荆[广东]、猪迹羊蹄甲来源豆科羊蹄甲属植物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 L.,以根、树皮,叶及花入药。

  • 小功劳

    药材名称小功劳拼音Xiǎo Gōnɡ Láo别名牙齿硬来源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美果九节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sychotria calocarpa Kurz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段

  • 水枇杷叶

    药材名称水枇杷叶拼音Shuǐ Pí Pá Yè出处《广西中草原》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水东哥的叶。秋、冬采收。晒干研粉或水煎浓缩成膏备用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水枇杷&

  • 小血藤叶

    药材名称小血藤叶拼音Xiǎo Xuè T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味子科植物铁箍散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sandra propinqua (Wall.) Baill.Var.Sinen

  • 雌黄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雌黄药材名称雌黄拼音Cí Huánɡ来源硫化物类矿物Auripigmentum。生境分部广西。性味辛、苦,温。有毒。功能主治燥湿,杀虫,祛痰,化瘀,解虫蛇毒。主

  • 芦荟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芦荟药材名称芦荟拼音Lú Huì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、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或其他同属近

  • 野豌豆

    药材名称野豌豆别名救荒野豌豆、马豆草[云南]、野麻碗[重庆]、大巢菜、野绿豆、野菜豆来源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季采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甘、辛,温。功能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