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柞树皮

柞树皮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柞树皮

药材名称柞树皮

拼音Zhà Shù Pí

别名柞树、橡子树、青风栎、小叶槲树

来源壳斗科栎属植物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.的树皮,其也入药。春季剥皮,刮去外面粗皮,晒干生用或煅炭用;夏秋采叶,晒干备用。

性味微苦、涩,平。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,解毒。用于细菌性痢疾,急性胃肠炎,小儿消化不良,黄疸,急、慢性支气管炎,痔疮。

用法用量2~3钱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柞树皮

药材名称柞树皮

拼音Zhà Shù Pí

别名岛输尔巴姆那木(朝名)。

出处《吉林中草药》

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蒙栎树皮。春、秋季采,刮去外层粗皮,晒干或煅炭。

原形态蒙栎,又名:柞树、橡碗、小叶槲树、青刚标。

落叶乔木,高达30米。树皮暗灰色,纵深裂;幼枝平滑具棱,紫褐色。单叶互生,多集生于小枝顶端;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,长7~17厘米,宽4~10厘米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耳形,边缘具披状钝牙齿,通常8~9对,幼时叶脉有毛,老时变无毛,侧脉7~11对;叶柄长2~5毫米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穗状,下垂,生于新枝叶腋,雄花花被6~7裂,雄蕊通常8;雌花花被6浅裂。壳斗环形,包围坚果1/3~1/2,直径1.5~2厘米,高0.8~1.5厘米,壁厚;苞片小,三角形。坚果卵形至长卵形,直径1.3~1.8厘米,长2~2.3厘米,无毛。花期5、6月。果期8~10月。

本植物的叶(柞树叶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向阳干燥处的疏林中。分布山东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。

功能主治利湿,清热,解毒。治肠炎腹泻,痢疾,黄疸,痔疮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足。

复方①治痢疾,肠炎,腹泻:柞树皮五钱。水煎,日服三次。

②治黄疸:柞树皮,煅炭研末。每次二钱,日服三次。

③治痔疮:鲜柞树皮捣烂,敷患处。(功用主治以下出《吉林中草药》)

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腹泻

取柞树皮3两洗净切碎,加水4000毫升,煎成1000毫升,用此煎液泡脚,每次半小时。病重者,口服煎液20毫升,每日2~3次。治疗200例,痊愈及好转者达96.5%。

②治疗阿米巴痢疾

取新鲜柞树皮200克,加水煮沸15~20分钟,制成1000毫升煎液。日服3次,每次5~10毫升饭前服。亦可用煎液灌肠。经临床验证,均有一定疗效,无任何副作用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柞树皮

药材名称柞树皮

拼音Zhà Shù Pí

出处出自《吉林中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蒙栎的树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Quercus mongolica Fisch.

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,刮去外层粗皮,晒干或煅灰。

原形态落叶乔木,高达30m。树皮暗灰色,纵深裂;幼枝平滑具棱,无毛,紫褐色。叶互生,多集生于小枝顶端;叶柄长2-5mm,无毛;叶片例卵形至长椭圆状例卵形,长7-19cm,宽4-1Ocm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窄圆形或耳形,边缘具7-10对深波状钝牙齿,幼时沿叶脉有毛,老时变无毛,侧脉7-11对;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穗状,下垂,雄花序长5-7cm,轴近无毛,生于新枝叶腋,雄花花被6-7裂,雄蕊通常8;雌花花序6浅裂。壳斗环形,包围坚果l/3-l/2,直径1.5-2cm,高0.8-1.5cm,壁厚;苞片小,三角状卵形,背部呈半球表瘤起,密被灰白色知绒毛;坚果卵形至长卵形,直径1.3-1.8cm,长2-2.3cm,无毛。花期5-6月。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生于海肱200-2100m的山坡向阳干燥处的疏林中,常与辽东栎、杨、桦等混生,有时成纯林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并东北、华北及山东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外表面暗灰色,具纵深裂,内面灰白色,平滑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
性味微苦;涩;性平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;解毒消肿。主痢疾;肠炎;小儿消袋子化不良;气管炎;黄疸;痔疮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,或捣。

复方①治痢疾,肠炎,腹泻:柞树皮五钱。水煎,日服三次。②治黄疸:柞树皮,煅炭研末。每次二钱,日服三次。③治痔疮:鲜柞树皮捣烂,敷患处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
临床应用1.治疗小儿腹泻:取柞树皮3两洗净切碎,加水4000ml,煎成1000ml,用此煎液泡脚,每次半小时。病重者,口服煎液20ml,每日2-3次。治疗200例,痊愈及好转者达96.5%。

2.治疗阿米巴痢疾:取新鲜柞树皮200g,加水煮沸15-20分钟,制成1000ml煎液。日服3次,每次5-10ml饭前服。亦可用煎液灌肠。经临床验证,均有一定疗效,无任何副作用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败酱草

    药材名称败酱草拼音Bài Jiànɡ Cǎo别名黄花败酱、龙芽败酱、黄花龙牙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. ex Lin

  • 蜂房

    药材名称蜂房拼音Fēnɡ Fánɡ英文名NIDUS VESPAE别名露蜂房、马蜂窝、蜂巢、野蜂窝、黄蜂窝、百穿之巢来源本品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 (DeGe

  • 朱蕉花

    药材名称朱蕉花拼音Zhū Jiāo Huā别名铁树花来源药材基源:为龙舌兰科植物朱蕉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dyline fruticosa(L.)A.Cheval.[Convallaria

  • 蛟龙木

    药材名称蛟龙木拼音Jiāo Lónɡ Mù别名婆劈树、三不正、落地金钱、猴耳环、鸡三树、尿桶公来源豆科围涎树属植物围涎树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Benth

  • 昙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昙花药材名称昙花拼音Tán Huā别名琼花、凤花、金钩莲(《新中医药》9(6):50,1958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。原形态直立灌木,长达1米以上。主

  • 牛含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含水药材名称牛含水拼音Niú Hán Shuǐ别名野胡麻、倒打草、刺儿草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,多德草、紫花草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甘肃卫生通讯》8:

  • 金钗

    药材名称金钗拼音Jīn Chāi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硬毛白珠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ultheria leucocarpeBl.va.hirsuta(D,Fang etN.K.Lian

  • 野茉莉

    药材名称野茉莉别名木香柴、野白果树、山白果来源安息香科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 Sieb. et Zucc.,以花、虫瘿内白粉、叶、果入药。生境分部自秦岭和黄河以南、东起山东、西至云南、

  • 红陈艾

    药材名称红陈艾别名狭叶艾、水蒿、刘寄奴[四川]来源菊科艾属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,多鲜用。性味苦、辛,温。功能主治破血行瘀,下气通络。用于

  • 尾叶山柑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尾叶山柑药材名称尾叶山柑别名尾叶槌果藤来源白花菜科尾叶山柑Capparis urophylla F. Chun, 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。性味微辛,温。功能主治解毒消肿。主治毒蛇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