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斑鸠菊

斑鸠菊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斑鸠菊

药材名称斑鸠菊

别名豆腐渣树、聋耳朵树、鸡菊花

来源菊科斑鸠菊Vernonia esculenta Hemsl.[V. papillosa Franch.],以入药。

生境分部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

性味甘、涩,温。

功能主治消炎,解毒。主治阑尾炎,疮疖。

用法用量3~5钱;外用研粉,调敷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斑鸠菊

药材名称斑鸠菊

拼音Bān Jiū Jú

英文名Edible Ironweed

别名豆腐渣树、聋耳朵树、鸡菊花、火炭树、火炭叶、火烧叶、火烫叶、火藤菊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斑鸠菊的根或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nonia esculenta Hemsl.[V. papil-lasa Franch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原形态斑鸠菊 灌木或小乔木,高2-6m。枝圆柱形,多少具棱,小枝被灰白色密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1-1.5cm,有灰白色密柔毛;叶片卵状椭圆形、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8-23cm,宽2-8cm,先端渐尖或短尖,基部宽楔形,全缘,少有波状,侧脉9-13对,弧状伸向边缘,细脉网状,叶脉在下面明显突起,上面暗绿色,有乳头状突起,稍粗糙,下面被灰白色短柔毛,两面均有亮腺点,纸质。头状花序多数,径2-4mm,具5-6个花,在枝端或上部叶腋排列成密或较密的宽圆锥花序;花序梗细,长2-5mm,或近无柄,被密绒毛;总苞倒锥状,径2-3mm,基部尖,总苞片少数,革质,约4层,外层小,近圆形或卵形,内层较大,长圆形,先端钝,外面密生短柔毛;花托小,具窝孔;花淡紫红色,花冠管状,长约7mm,具腺,向上部稍扩大,裂片线状披针形,先端外面具腺。瘦果近圆柱形,稍压扁,淡黄褐色,长约3mm,稍具棱,被短疏毛或腺点;冠毛2层,白色或污白色,外层短,内层糙毛状,长6-7mm。花期7-12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700m的山坡阳处、草坡灌丛、山谷疏林或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味甘;涩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生肌敛疮。主阑尾炎;疮疖;烫火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粉调敷。

各家论述《云南药用植物名录》:用于阑尾炎、疮疖。叶:治疗烫火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母草

    药材名称公母草拼音Gōnɡ Mǔ Cǎo别名四方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棱萼母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ndernia oblonega (Benth.)Merr. Et Chun[Van

  • 羊踯躅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踯躅根药材名称羊踯躅根拼音Yánɡ Zhí Zhú Gēn别名山芝麻根(《梁侯瀛集验良方》),巴山虎(《百草镜》),闹羊花根(《纲目拾遗》)。出处《纲目

  • 阳雀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阳雀花药材名称阳雀花拼音Yánɡ Què Huā别名渣玛兴(藏名)。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花。原形态落叶灌木,高1~2米;多分枝,外皮灰褐

  • 七叶仔

    药材名称七叶仔别名海南地黄连来源楝科七叶仔Munronia hainanensis How et T. Chen,以枝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。性味微甘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治蛇咬伤。用法用量鲜叶1

  • 麻黄根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麻黄根药材名称麻黄根拼音Má Huánɡ Gēn英文名RADIX EPHEDRAE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或中麻黄Ephe

  • 锡叶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锡叶藤药材名称锡叶藤拼音Xī Yè Ténɡ别名涩叶藤、糙米藤、水车藤来源五桠果科(锡叶藤科)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(Lour.)Hoog

  • 乌口树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乌口树药材名称乌口树拼音Wū Kǒu Shù别名茶山虫、土五味子、达仑木来源茜草科乌口树Tarenna attenuata (Voigt)Hutch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

  • 对叶散花

    药材名称对叶散花拼音Duì Yè Sàn Huā别名猪婆子藤、小鱼辣树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的茎、叶、根。茎、叶,生长旺盛时采收;根,全年可采。晒干。

  • 鳝鱼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鳝鱼血药材名称鳝鱼血拼音Shàn Yú Xuè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血。性味①《本草汇言》:"味咸甘,气平,无毒。"②《

  • 饭团藤

    药材名称饭团藤拼音Fàn Tuán Ténɡ别名风沙藤、过山风、黑老虎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十八症(《陆川本草》),臭饭团、过山龙藤(《海南植物志》),大饭团藤、血藤、大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