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斑地锦

斑地锦

药材名称斑地锦

拼音Bān Dì Jǐn

别名血筋草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
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
来源大戟科植物斑地锦全草。6~9月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一年生匍匐小草本,高15~25厘米,含白色乳汁。根纤细;分枝较密,枝柔细,带淡紫色,表面有白色细柔毛。叶小,对生,成2列,长椭圆形,长5~8毫米,宽2~3毫米,先端具短尖头,基部偏斜,边缘中部以上疏生细齿,上面暗绿色,中央具暗紫色斑纹,下面被白色短柔毛;叶柄长仅1毫米或几无柄;托叶线形,通常3深裂,杯状聚伞花序,单生于枝腋和叶腋,呈暗红色;总苞钟状,4裂;具腺体4枚,腺体横椭圆形,并有花瓣状附属物;总苞中包含由1枚雄蕊所成的雄花数朵,中间有雌花1朵,具小苞片,花柱3,子房有柄,悬垂于总苞外。蒴果三棱状卵球形,径约2毫米,表面被白色短柔毛,顶端残存花柱。种子卵形,具角棱,光滑。花期5~6月。果期8~9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野、路边和园圃内。分布浙江、江苏等地。

性味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辛,平。"

功能主治止血,清湿热,通乳。治黄疸,泄泻,疳积,血痢,尿血,血崩,外伤出血,乳汁不多,痈肿疮毒。

①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散血止血,利小便,通乳汁。治痈肿恶疮,金刃扑损出血,血痢,崩中。"

②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止血,利尿,健胃,活血,解毒。治黄疸,痢疾,腹泻,尿路感染,便血,尿血,子宫出血,痔疮出血,小儿疳积,跌打肿痛,女人乳汁不通,蛇咬伤,头疮,皮肤疮毒,创伤出血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3~1两(大剂量2两);或和鸡肝煮服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四肢疮肿:干斑地锦二两。红牛膝(苋科)四至五钱,土茯苓一两。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早晚饭前各服一次。

②治小儿疳积:干斑地锦一两,鲤鱼献子(马鞭草科华紫珠)根、白马骨茜草科)、紫青藤鼠李科牯岭勾儿茶)、醉鱼草(马钱科)根各四至五钱,黑豆半生半熟十余粒。水煎,冲糖服;或斑地锦和鸡肝煮服。

③治痢疾:干斑地锦二至三两。水煎,冲糖服。

④治乳汁不多:干斑地锦二两左右,水煎冲黄酒服。

⑤治疣赘:鲜斑地锦,捣汁外敷。(选方出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山堇菜

    药材名称天山堇菜拼音Tiān Shān Jǐn Cài来源药材基源:为堇菜科植物天山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tianshanica Maxim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节采收,洗净,鲜

  • 黑升麻

    药材名称黑升麻拼音Hēi Shēnɡ Má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菊科植物糙叶斑鸠菊的根。秋季采集。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60~100厘米,密被柔毛,少分枝,叶互生,有短柄;椭圆状披针形

  • 马蛋果

    药材名称马蛋果拼音Mǎ Dàn Guǒ英文名Fragrant Gynocardia别名沙梨果树木瓜。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大风子科植物马蛋果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ynoc

  • 草本威灵仙

    药材名称草本威灵仙拼音Cáo Běn Wēi Línɡ Xiān别名九盖草、狼尾巴花、九节草、山鞭草、草玉梅、九轮草、斩龙剑、秆杆升麻、草龙胆、山红花、二郎箭出处本品是从宋代至清代药用威灵仙品种之一。

  • 大串连果

    药材名称大串连果来源大戟科大串联果Bridelia stipularis (L.) Blume,以果、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涩、微苦,凉。功能主治果:催吐,解毒。可解草乌、五楞金刚、曼陀罗、雪上一

  • 云防风

    药材名称云防风拼音Yún Fánɡ Fēnɡ别名竹叶防风、鸡脚暗哨、鸡足防风、西防风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竹叶西风芹、松叶西风芹和多毛西风芹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sli mairei Wo

  • 孩儿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孩儿茶药材名称孩儿茶拼音Hái ér Chá别名乌爹泥、乌垒泥、乌丁泥(《纲目》),西谢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。出处《饮膳正要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儿茶的枝

  • 朱砂莲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朱砂莲药材名称朱砂莲拼音Zhū Shā Lián别名背蛇生、躲蛇生来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a C. Y. Cheng,

  • 槐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槐耳药材名称槐耳拼音Huái ěr别名槐糯(《千金方》),槐菌(《唐本草》),槐鸡(《蜀本草》),槐鹅(《圣惠方》),槐蛾、赤鸡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寄生于槐树上

  • 荭草根

    药材名称荭草根拼音Hónɡ Cǎo Gēn别名水红花根、红蓼根来源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荭蓼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orientale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挖取根部,洗净,晒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