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护心草

护心草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护心草

药材名称护心草

拼音Hù Xīn Cǎo

别名旋颖莎草、旋鳞莎草

来源莎草护心草Cyperus michelianus (L.) Link [Scirpus michelianus L.],以全草入药。

生境分部黑龙江、河北、河南、华东、四川。

性味淡、辛,平。

功能主治行气调经。主治痛经,经行愆期或一月2~3次者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护心草

药材名称护心草

拼音Hù Xīn Cǎo

别名附心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

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

来源莎草科植物旋鳞莎草全草。结果时采收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2~25厘米。秆丛生,扁三棱形。叶线形,宽1~2.5毫米,基部叶鞘紫红色。苞片3~6,叶状,较花序长很多;长侧枝聚拿花序呈头状或卵形,直径5~15毫米;小穗密集,卵形或披针形,长3~4毫米,具花10~20余朵;鳞片螺旋状排列,膜质,长圆状披针形,长约2毫米,淡黄白色,具脉3~5条,中脉延伸出顶端呈一短尖:雄蕊2,少1,花药长圆形;花柱长,柱头2,少3,通常具黄色乳头状突起。小坚果狭长圆形,三棱形。花果期6~9月。

生境分部多生于水边潮湿地或路边。分布黑龙江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广东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性热。"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淡辛,性平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养血调经。"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行气调经。治妇女月经痛及经行愆期,或一月二至三次者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4~1两;或研末。

复方治经痛、经期提前:护心草、水案板等分,炕干研粉。每次四钱,煮捞糟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护心草

药材名称护心草

拼音Hù Xīn Cǎo

英文名Herb of Michel Galingale

别名附心草

出处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旋鳞莎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erus michelianus(L.) Link[Scirpus michelianus L.]

采收和储藏:8-9月结果时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旋鳞莎草,一年生草本,高2-25cm。须根众多。秆丛生,三棱形,平滑。叶长于或短于秆,宽1-2.5mm,叶鞘紫红色。叶状苞片3-6,基部宽,远长于花序。聚伞花序极短缩成卵状球形,直径5-15mm,有多数密集小穗;小穗卵形或披针形,长3-4mm,宽1.5mm,浅黄白色,上部有黄白色条纹,有3-5脉,背面龙骨状,先端有短尖;雄蕊2,稀1,花药长圆形;花柱长,柱头2,少为3,有黄色疣状突起。小坚果狭长圆形,有三棱,长约1mm。花、果期6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水边、路旁、潮湿空旷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河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味辛;淡;性平

归经肝;脾经

功能主治行气养血;调经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

各家论述1.《分类草药性》:养血调经。

2.《四川中药志》:行气调经。治妇女月经痛及经行愆期,或一月二至三次者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黄叶

    药材名称地黄叶拼音Dì Huánɡ Yè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叶片。功能主治治恶疮,手、足癣。用法用量外用:捣汁涂或揉搓。复方治恶疮似颊者:地黄叶捣烂日涂

  • 兰花根

    药材名称兰花根拼音Lán Huā Gēn别名土续断、兰根、幽兰根、山兰、香花草、兰花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建兰;寒兰;或台兰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ymbidium ensifolium
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珂药材名称珂拼音Kē别名马珂、马珂螺(徐表《异物志》),珬(《通典》),马鹿贝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凹线蛤蜊的贝壳。一般在冬季及春季采捕。原形态贝壳2片,

  • 山羊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羊油药材名称山羊油拼音Shān Yánɡ Yóu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牛科动物青羊的脂肪油。功能主治《秘方集验》:"治心疝:山羊油,不落水者,荷叶包裹,

  • 帽辫七

    药材名称帽辫七拼音Mào Biàn Qī别名三面刀、拐枣七、三叶升麻、小升麻、黑八角莲、金龟草来源毛茛科升麻属植物金龟草Cimicifuga acerina (Sieb. et Z

  • 红对节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对节子药材名称红对节子拼音Hónɡ Duì Jiē Zǐ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卵叶荚蒾的根。原形态卵叶荚蒾,又名:藤草、高梁花。直立灌木。小枝平滑无毛

  • 三叶委陵菜根

    药材名称三叶委陵菜根拼音Sān Yè Wěi Línɡ Cài Gēn别名山峰子根(《贵州草药》)。出处《浙江即常用草药》来源为蕾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的根。4~10月采挖。

  • 野香橼花

    药材名称野香橼花拼音Yě Xiānɡ Yuán Huā别名小毛毛花、青刺尖、刺珠、猫胡子花、叶上花。出处野香橼花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曰:"野香橼花,一名小毛毛花,生云南五华山麓,树高近寻,长叶如夹

  • 驳骨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驳骨草药材名称驳骨草拼音Bó Gǔ Cǎo别名小功劳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花叶九节木的全株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原形态矮小常绿灌木,

  • 何首乌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何首乌药材名称何首乌拼音Hé Shǒu Wū英文名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别名首乌、赤首乌、铁秤砣、红内消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