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异型莎草

异型莎草

药材名称异型莎草

拼音Yì Xínɡ Suō Cǎo

别名咸草((苏南种子植物》),王母钗(《泉州本草》)。

出处《泉州本草》

来源莎草科植物异型莎草带根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。秆丛生,高2~65厘米,扁三棱形。叶线形,短于秆,宽2~6毫米;叶鞘褐色;苞片2~3,叶状,长于花序。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,少数复出;辐射枝3~9,长短不等;头状花序球形,具极多数小穗,直径5~15毫米;小穗披针形或线形,长2~8毫米,具花2~28朵:鳞片排列稍松,膜质,近于扁圆形,长不及1毫米,顶端圆,中间淡黄色,两侧深红紫色或栗色,边缘白色;雄蕊2,有时1;花柱极短,柱头3。小坚果倒卵状椭圆形、三棱形,淡黄色。花果期7~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稻田或水边潮湿处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
性味味咸微苦,性凉,无毒。

归经入心、肝、肺、膀胱经。

功能主治行气,活血,通淋,利小便。治热淋,小便不通,跌打损伤,吐血。(性味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;或烧存性研末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材名称樟拼音Zhānɡ别名香樟、樟木、乌樟、油樟、香通、芳樟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(L.)Presl.,以根、木材、树皮、叶及果实入药。根、木材及树皮全年可采,

  • 川防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川防风药材名称川防风拼音Chuān Fánɡ Fēnɡ别名竹节防风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毛前胡、西风(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中药志》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。春、

  • 月季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月季花药材名称月季花拼音Yuè Jì Huā英文名FLOS ROSAE CHINENSIS别名月月红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

  • 水茴香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茴香药材名称水茴香拼音Shuǐ Huí Xiānɡ别名水薄荷、水八角、水波香、皱叶石龙尾来源玄参科石龙尾属植物大叶石龙尾Limnophila rugosa (Roth)

  • 黑老虎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黑老虎药材名称黑老虎别名冷饭团、臭饭团、酒饭团、过山龙藤、大钻、万丈红、透地连珠、紫根藤、外红消、红过山、钻骨风、大叶南五味来源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绯红南五味Kadsura coc

  • 十姊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十姊妹药材名称十姊妹拼音Shí Zǐ Mèi别名七姊妹(《群芳谱》),姊妹花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十姊妹的根及叶。原形态落叶灌木。茎

  • 扶桑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扶桑叶药材名称扶桑叶拼音Fú Sānɡ Y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叶。化学成分叶和茎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和β-谷甾醇。药理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

  • 金背枇杷

    药材名称金背枇杷拼音Jīn Bèi Pí Pá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果实。秋后采摘,蜜炒用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镇咳祛痰,清肺和胃,降气消暑。治肺

  • 水龙骨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龙骨药材名称水龙骨拼音Shuǐ Lónɡ Gǔ别名石蚕、石豇豆、青石莲、青龙骨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水龙骨属植物水龙骨Polypodium nipponicum Mett.,

  • 筀笋

    药材名称筀笋拼音Guì Sǔn出处汪颖《食物本草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筀竹的苗。原形态筀竹(《唐本草》),又名:桂竹(《本草图经》)。秆直立,高10~20米,直径3~8厘米,绿色,幼时被以白色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