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廊茵

廊茵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廊茵

药材名称廊茵

拼音Lánɡ Yīn

别名红火老鸦酸草、蛇不钻、猫儿刺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,南蛇草(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江西《草药手册》

来源为蓼科植物刺蓼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茎蔓延或上升,长达1~3米,四棱形,有倒生钩刺。叶有长柄;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赣形,长4~8厘米,宽3~7厘米,先端渐尖或狭尖,基部心形,通常两面无毛或生稀疏细毛,下面沿叶脉有倒生钩刺;托叶鞘短筒状,膜质,上部草质,绿色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总花梗生腺毛和短柔毛,疏生钩刺;花淡红色;花被5深裂,裂片矩圆形;雄蕊8;花柱3,下部合生,柱头头状。瘦果近球形,黑色,光亮。

生境分部生于沟边、路旁及山谷灌丛下。分布辽宁、甘肃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等地。

化学成分含异槲皮甙约0.07%。

性味①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苦,平。"

②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:"酸微辛,平。"

功能主治①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行血散瘀,消肿解毒。治蛇头疮,顽固性痈疖,婴儿胎毒,蛇咬伤,跌伤,湿疹痒痛,外痔,内痔。"

②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,理气止痛,固脱,治小儿胎毒,胃气疼痛,子宫脱垂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两;研末,0.5~1钱。外用:捣敷、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
复方①治耳道炎症:鲜廊茵捣烂绞汁滴耳。(《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②治湿疹,漆过敏,脚痒感染:廊茵内服每次二两,煎汤外洗每次二斤,或捣汁外涂。(《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廊茵

药材名称廊茵

拼音Lánɡ Yīn

别名红大老鸦酸草、石宗草、蛇不钻、猫儿刺、南蛇草、急解索、猫舌草、蛇倒退、红花蛇不过

出处江西《草药手册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刺蓼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senticoisum(Meissn.)Franch.et Sav.[Chylocalyx senticosus Meissn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长达1-3m。茎蔓延或上升,四棱形,有倒钩刺。叶互生;叶柄长2-8cm;托叶鞘短筒状,膜质,上部草质,绿色;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,长4-8cm,宽3-7cm,先端渐尖或狭尖,基部截形或微心形,通常两面无毛或生稀疏细毛,下面沿中脉有倒生钩刺。总状花序呈头状,顶生或腋生;总花梗生腺毛和短柔毛,疏生钩刺;花淡红色;花被 5深裂,裂片短圆形;雄蕊8;花柱3,柱头头状。瘦果近球形,黑色,包于宿存的花被内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沟边、路旁及山谷灌丛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
化学成分刺蓼全草含异槲皮甙(isoquercitrin)[1]。

性味苦;酸;微辛;性平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和湿止痒;散瘀消肿。主痈疮疔疖;毒蛇咬伤;湿疹;黄水疮;带状疱疹;跌打损伤;愉、内痔外痔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~30g;研末,1.5~3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榨汁涂;或煎水洗。

复方①治耳道炎症:鲜廊茵捣烂绞汁滴耳。(《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②治湿疹,漆过敏,脚痒感染:廊茵内服每次二两,煎汤外洗每次二斤,或捣汁外涂。(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各家论述1. 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行血散瘀,消肿解毒。治蛇头疮,顽固性痈疖,婴儿胎毒,蛇咬伤,跌伤,湿疹痒痛,外痔,内痔。

2.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:清热解毒,理气止痛,固脱。治小儿胎毒,胃气疼痛,子宫脱垂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瓠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瓠子药材名称瓠子拼音Hù Zǐ别名甘瓠(《诗经》),甜瓠(《千金·食治》),净街棰(《清异录》),龙蜜瓜、天瓜(《滇南本草)),长瓠(《纲目》),扁蒲(《群芳谱》)

  • 麋茸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麋茸药材名称麋茸拼音Mí Rónɡ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未骨化而带有茸毛的幼角。原形态麋鹿,又名:麋(《庄子》),四不象(《黑龙江外记》)。体长约2米,

  • 关公须

    药材名称关公须拼音Guān Gōnɡ Xū别名叶下红、小活血、红花草、关羽须、根下红、落地红、土活血、扑地红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关公须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via diangsi

  • 姜花果实

    药材名称姜花果实拼音Jiānɡ Huā Guǒ Shí来源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姜花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剪下果穗,晒

  • 岩丸子

    药材名称岩丸子别名石鼓子、一口血、独牛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柔毛秋海棠Begonia henryi Hemsl.,以块茎入药。秋后挖取块茎,洗净晒干或鲜用。性味甘、苦,微寒。功能主治解毒,散瘀,止血

  • 茶子饼

    药材名称茶子饼拼音Chá Zǐ Bǐnɡ别名枯饼(《药性考》),茶枯(《中国药植志》),茶麸、茶油巴(《广东中医》4(1):40,1959),茶子麸、茶油麸(《岭南草药志》)。出处《广东中医

  • 桃儿七果

    药材名称桃儿七果拼音Táo ér Qī Guǒ别名墨地、八月瓜、鸡嗉台果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(Royle)Ying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

  • 乱角莲

    药材名称乱角莲拼音Luàn Jiǎo Lián别名六棱椎出处《文山中草药》来源为兰科植物滇石仙桃的块根。全年可采。鲜用或切片晒干后研粉用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假鳞茎长10~15厘米,

  • 石龙芮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龙芮药材名称石龙芮拼音Shí Lónɡ Ruì别名无毛野芹菜、鸭巴掌、水堇、水黄瓜香、打锣锤、清香草来源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石龙芮Ranunculus

  • 紫萁贯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紫萁贯众药材名称紫萁贯众拼音Zǐ Qí Guàn Zhònɡ英文名Rhizoma Osmundae别名大贯从、薇贯众、大叶狼衣来源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