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山麻根

山麻根

药材名称山麻根

拼音Shān Má Gēn

别名龟叶麻根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悬铃木叶苎麻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hmeria tricuspis (Hance)Makino[B.platyphylla D.Donvar.tricuspis Maxim.;B.pla-tanifolia Franch.et Sav.]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根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40-90cm。茎直立,数茎丛生,不分枝,有4钝棱,通常带红色,上部疏生短伏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8cm;叶片草质,卵形或宽卵形,长3.5-13cm,宽3-12cm,先端有3或5骤尖或3浅裂,有时在上部叶长渐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生粗牙齿,上面疏生短毛,下面近无毛;基生脉3条。雌雄同株或异株;花序穗状,腋生,细长;雄花序在同株时生在较下部的叶腋,雄花被片4-5,淡黄白色,雄蕊4-5;雌花序在同株时生上部中叶腋,雌花小,花被管状,淡红色,花柱线形,长达2mm,宿存。瘦果倒卵形,长约lmm,上部有细柔毛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或沟边草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略弯曲,直径1-2cm。表面暗赤色,有较多的点状突起及须根痕,质硬,断面棕白色,有较细密的放射状纹理。水浸略有粘性。气微,味微辛、微苦、涩。

化学成分悬铃木叶苎麻根中含大黄素(emodin),大黄素甲醚(physcion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β-谷甾醇-β-D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yl-β-D-glucoside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19α-羟基熊果酸(19α-hydroxyursolic acid);还含有花生酸(arachidicacid)及山萮酸(behenic acid)等具16~22个碳原子的长链饱和脂肪酸,一种羟基脂肪酸酯和两种不饱和脂肪醇。

性味微苦;辛;性平

功能主治活血止血;解毒消肿。主跌打损伤;胎漏下血;痔疮肿痛;疖肿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鲜品,捣敷;或煎汤洗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鞍藤根

    药材名称马鞍藤根拼音Mǎ ān Ténɡ Gēn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根。功能主治治风火牙痛,关节风湿痛,流火,湿疹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复

  • 蟹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蟹壳药材名称蟹壳拼音Xiè Ké出处《千金·食治》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甲壳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蟹"条。化学成分大约3/4为碳酸

  • 山刺柏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刺柏药材名称山刺柏拼音Shān Cì Bǎi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。根,秋冬采收。果实,成熟时采收。原形态刺柏,又名:刺松、短柏木、杉柏。常绿

  • 四棱杆

    药材名称四棱杆拼音Sì Lénɡ Gǎn别名香茶菜、山苏子、猛一撒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毛叶香茶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bdosia japonica(Burm.f.)Hara[Plect

  • 野料豆

    药材名称野料豆拼音Yě Liào Dòu别名零乌豆、马料豆(《本草汇言》),细黑豆、稽豆、料豆(《本经逢原》),马豆(《本草经解》)。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的种子。秋季

  • 光石韦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光石韦药材名称光石韦拼音Guānɡ Shí Wéi别名牛皮风尾草、大石韦、石莲姜、岩莲鸡尾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,大鱼刀(《湖南民间药物资料》)。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

  • 罗星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罗星草药材名称罗星草别名糖果草来源龙胆科罗星草Canscora melastomacea Hand.-Mazz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消肿,散瘀

  • 王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王孙药材名称王孙拼音Wánɡ Sūn别名白功草、长孙、黄孙、黄昏、海孙、蔓延(《别录》),牡蒙(陶弘景),早藕(《本草拾遗,),百节藕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

  • 熊脑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熊脑药材名称熊脑拼音Xiónɡ Nǎo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脑髓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熊胆"条。功能主治①《唐本草》:"疗诸聋。

  • 栾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栾华药材名称栾华拼音Luán Huá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。原形态栾树(《正字通》),又名:木栾(《梦溪笔谈》),石栾树、黑叶树、木栏牙、山茶叶、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