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山茴芹

山茴芹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茴芹

药材名称山茴芹

拼音Shān Huí Qín

别名拉拉柏[藏名]

来源伞形科山茴芹Carlesia sinensis Dunn,以入药。

生境分部四川。

性味甘、辛,温。

功能主治温中散寒,驱风下气,活血镇痛,健胃止痢。主治肠炎痢疾,脘腹胀痛。

用法用量2~3钱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茴芹

药材名称山茴芹

拼音Shān Huí Qín

别名拉拉柏(藏名)

出处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
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(藏医用全草或种子)。8~9月挖根,洗净切片,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0~17厘米,除花序外无毛。根粗长,密生纤维质叶鞘残留物。基生叶多数,矩圆形,长3~9厘米,3回羽状全裂,最终裂片条形,长5~10毫米,宽约1毫米,边缘内折;叶柄长2~8厘米,基部具鞘。花葶多数,有时分枝;复伞形花序顶生;总苞片多数,条形,长约1厘米;伞幅10~20余,长1.5~3厘米;小总苞片多数;条形,长3~5毫米;花梗多敷,长约2毫米;花白色;花瓣倒卵形,顶端2裂,基部收缩,中间凹,有内折的小舌片;萼齿明显,果期宿存,萼片反卷;子房有毛,花柱特长,与果等长或稍长。双悬果矩圆状卵形,长4~5毫米,有疏毛,先端稍收缩,果棱丝状,稍凸起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顶岩石缝中。分布辽宁山东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甘辛,温。

归经入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
功能主治温中散寒,驱风下气,活血镇痛,健胃止痢。治脘腹胀满,肠炎,痢疾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;或为散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漆树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漆树皮药材名称漆树皮拼音Qī Shù Pí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干皮或根皮。性味辛,温,微有小毒。功能主治接骨。用法用量外用:捣烂酒炒敷。摘录《中药

  • 刺楸树叶

    药材名称刺楸树叶拼音Cì Qiū Shù Yè英文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(Thunb.)Kondz.别名鸟不宿叶、刺楸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刺祛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

  • 地钱

    药材名称地钱拼音Dì Qián别名巴骨龙、脓痂草、米海苔、地梭罗、龙眼草来源苔藓类地钱科地钱属植物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.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,

  • 皂角刺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皂角刺药材名称皂角刺拼音Zào Jiǎo Cì英文名SPINA GLEDITSIAE别名天丁、皂丁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.

  • 甜瓜子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甜瓜子药材名称甜瓜子拼音Tián Guā Zǐ来源为葫芦科甜瓜属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.的种子。夏季果实成熟,收集种子,洗净晒干。性味甘、寒。无毒。功能主治

  • 芦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芦叶药材名称芦叶拼音Lú Yè别名芦箬(《本经逢原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叶。春、夏、秋均可采取。化学成分含纤维素21.45~21.35%,戊聚糖

  • 单头紫菀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单头紫菀根药材名称单头紫菀根拼音Dān Tóu Zǐ Wǎn Gēn出处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性味微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复方①治急

  • 漏篮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漏篮子药材名称漏篮子拼音Lòu Lán Zi别名木鳖子(《雷公炮炙论》),虎掌(《日华子本草》),漏篮(《彰明附子记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琐细

  • 粘毛鼠尾草

    药材名称粘毛鼠尾草拼音Zhān Máo Shǔ Wěi Cǎo别名野芝麻、黄花鼠尾草、吉子嘎保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鼠尾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via roborowskii Ma

  • 红花鹅掌柴

    药材名称红花鹅掌柴拼音Hónɡ Huā é Zhǎnɡ Chái英文名root of Redflower schefflera别名七叶莲、通花树、当遁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