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山紫菀

山紫菀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紫菀

药材名称山紫菀

别名紫菀、土紫菀、蹄叶紫菀、马蹄紫菀

来源菊科橐吾属植物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 Turcz.的根部。秋季挖根,除去泥土杂质,晒干。

性味苦,温。

功能主治润肺,化痰,止咳。支气管炎,咳喘,肺结核,咯血。

用法用量2~3钱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山紫菀

药材名称山紫菀

拼音Shān Zǐ Wǎn

别名葫芦七、大救驾、荷叶七、马蹄紫菀、土紫菀、硬紫菀、蹄叶紫菀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蹄叶橐吾的根及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gularia fischerisa (Ledeb.) Turcz. [Cineraria fischeria Ledeb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晾干。

原形态蹄叶橐吾 多年生草本,高80-200cm。根肉质,黑褐色,多数。茎高大,上部及花序被黄褐色有节短柔毛,下部光滑,基部被褐以枯叶柄纤维包围。从生叶与茎下部叶具柄,柄长18-59cm,基部鞘状;叶片肾形,长10-30cm,宽13-40cm,先端圆形,基部弯缺宽,边缘有整齐的锯齿;茎中上部叶具短柄,鞘膨大,宽超过于长。总状花序长25-75cm;苞片草质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向上渐小,边缘有齿;花序梗细,向上渐短;关状花序多数,辐射状;小苞片狭披针形;总苞钟形,总苞片2层;舌状花5-9,黄色,舌片长圆形,先端钝圆;管状花多数,冠毛红褐色,短于管部。瘦果圆柱形,长6-11mm,光滑。花果期7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2700m的水边、草甸、山坡、灌丛、林缘及森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横生,为不规则块状,上方有茎基痕及残存叶柄,下方密生多数细长的须根。很长3-10cm,直径0.1-0.15cm,集成马尾状或扭曲成团块状;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,密生黄色或黄棕色短绒毛,有纵皱纹。体轻,质脆,易折断。断面中央有浅黄色木心。有特殊香气,味辛辣。

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表皮细胞略呈多角形,黄棕色,壁木栓化,常延伸成细长的单细胞毛,黄棕色,短的呈乳头状突出,长的可至1000μm以上,宽11-23μm。表皮下有1列栓化的下皮细胞。皮层约为20列类圆形薄壁细胞,其中有离生油室4-6个,内径68-132μm,并与中柱内的韧皮部相对;内皮层凯氏带明显。中柱初生木质部4-6原型,中心通常无髓。

化学成分1.蹄叶橐吾根含异戊烯酸(isopentenicacid),1β,10β-环氧呋喃佛术烷-6β-醇(1β,10β-epoxyfura-noeremophilan-6β-ol),lβ,10β-环氧呋喃佛术烷-6β-基-2-羟甲基丙烯-2-酸酯(1β,10β-epoxyfuranoeremophilan-6β-yl-2-hydroxy-methylprop-2-enoate),呋喃橐吾酮(10α-H-furanoIigulareno-ne)。地上部分含橐吾(烯)酮(ligularone),橐吾环氧素(ligu-loxide),橐吾环氧醇(liguloxidol),橐吾环氧醇乙酸酯(liguloxidolacetate)。

2.鹿蹄橐吾根含呋喃佛术烷(furanoeremophilane),蜂斗菜次螺内酯(fukinanolide),佛术烯内酯(eremophilenolide)及呋喃佛术烷-14β,6α-内酯(furanoeremophilan-14β,6α-olide)。

3.狭苞橐吾含去甲倍半萜烯(norsesquiterpene),苯并呋喃(benzofuran)和呋喃佛术烷(furanoeremophilane)。

4.大叶橐吾含延胡索酸(fumaric acid),山岗橐吾碱(cli-vorine),橐吾碱(ligularine),齿叶橐吾碱(ligudentine)。

5.齿叶橐吾根及根茎含延胡索酸,山岗橐吾碱,橐吾碱,齿叶橐吾碱,齿叶橐吾醇(ligudentatol),橐吾香附酮醇(ligucyperonol),橐吾定碱(ligularidine),新橐吾定碱(neoligularidine),橐吾增碱(ligularizine),橐吾宁碱(ligularinine)。

药理作用祛痰、镇咳作用:小鼠酚红法实验,蹄叶橐吾浓缩水煎剂10g(生药)/kg灌胃,有明显的祛痰作用;浓缩水煎剂20g(生药)/ kg、水煎剂6g(生药)/kg及挥发油乳剂500g/kg灌胃对小鼠氨气致咳均未表现出明显的镇咳作用。采用二氧化硫刺激法,鹿蹄橐吾乙醇提取物15g/kg给小鼠灌胃,镇咳率为53%。

鉴别1.取本品2g,加乙醚或甲醇10ml,浸渍过液,滤过,取滤液滴在滤纸上,置紫外光(254nm)下观察,显黄色或淡黄色荧光斑点。 2.取本品粗粉2g,置50ml锥形瓶中,加蒸馏水20ml,置60℃水浴上,加热10分钟,滤过。取滤液2ml置试管中,用力振摇1分钟,产生少量泡沫,在10分钟内逐渐消失。(检查皂甙)3.取本品粗粉2g,置50ml锥形瓶中,加乙醚15ml,密塞振摇,浸渍1小时,滤过。取滤液4ml,蒸去乙醚,残渣溶于醋酐1ml中,滴加浓硫酸1滴,呈现紫红色,逐渐变紫黑色。(检查甾薄类)4.取上述乙醚浸液4ml,蒸去乙醚,残渣溶于甲醇1ml中,加2,4-二硝基苯胼试液1ml,加热后析出黄色沉淀,但容器边缘现紫色。(检查酮类)

性味味辛;性微温

功能主治祛痰;止咳;理气活血;止痛。主咳嗽;普多气喘;百日咳;腰腿痛;劳伤;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8-15g;或研粉。

注意阴虚、肺热、干咳者慎服。《陕西中草药》:"忌浆水;阴虚、肺热、干咳者慎用。"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苏木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苏木药材名称苏木拼音Sū Mù英文名LIGNUM SAPPAN别名苏方木来源本品为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. 的干燥心材。多于秋季采伐,除去白

  • 夜交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夜交藤药材名称夜交藤拼音Yè Jiāo Ténɡ别名棋藤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首乌藤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。出处《本经逢原》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。带叶的

  • 芭蕉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芭蕉油药材名称芭蕉油拼音Bā Jiāo Yóu别名芭蕉汁(《卫生杂兴》),芭蕉树水(《中级医刊》(5):57,1959)。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。于

  • 蟛蜞菊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蟛蜞菊药材名称蟛蜞菊拼音Pénɡ Qí Jú别名黄花蟛蜞草、黄花墨菜、黄花龙舌草、田黄菊、卤地菊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

  • 威灵仙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威灵仙药材名称威灵仙拼音Wēi Línɡ Xiān英文名RADIX CLEMATIDIS别名铁脚威灵仙、百条根、老虎须、铁扫帚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

  • 鸢尾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鸢尾药材名称鸢尾拼音Yuān Wěi别名蓝蝴蝶、蛤蟆七、青蛙七、蜞马七、搜山狗、冷水丹、豆豉叶、扁竹叶、燕子花、中搜山虎、鸭屁股、土知母[四川]来源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鸢尾Iris t

  • 药鼠李实

    药材名称药鼠李实拼音Yào Shǔ Lǐ Shí别名清泻鼠李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药鼠李的成熟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mnus cathartica L.采收和储藏:果实成熟后采收,晒干

  • 消毒药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消毒药药材名称消毒药拼音Xiāo Dú Yào别名如意草、箭头草(《山西通志》),罐嘴菜、小犁头草、地黄瓜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堇菜科植物

  • 蒙自虎耳草

    药材名称蒙自虎耳草拼音Ménɡ Zì Hǔ ěr Cǎo别名岩耳巴、反背红、红岩草、心叶蒙自虎耳草、大虎耳草。出处《红河中草药》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蒙自虎耳草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

  • 矮陀陀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矮陀陀药材名称矮陀陀别名金丝矮陀陀、白花矮陀陀来源楝科地黄连属植物滇黔地黄连Munronia henryi Harms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碎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辛、微苦,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