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天脚板果

天脚板果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天脚板果

药材名称天脚板果

拼音Tiān Jiǎo Bǎn Guǒ

出处《峨嵋药植》

来源山茱萸科植物桃叶瑭瑚果实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天脚板"条。

功能主治《峨嵋药植》:"捣烂,调面粉外敷,治跌打损伤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天脚板果

药材名称天脚板果

拼音Tiān Jiǎo Bǎn Guǒ

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Aucuba

出处出自《峨嵋药植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蛾眉桃叶珊瑚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ucuba chinensis Benth.sdubsp.omeiensis (Fang) Fang et Soong Au-cuba chinensis Benth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果熟时采摘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。枝被柔毛,老枝具白色皮孔。叶对生;叶柄长约3cm,被硬毛;叶片薄革质,长圆形,长10-20cm,宽3-7cm,先端具尾尖,全缘或向顶端具7-9对细齿,叶下面被硬毛。花雌雄异株,花序顶生;雄花集成总太圆锥药序,长13-15cm,被硬毛;雄花花期为黄绿以至黄色,花末期花序梗及花瓣向阳的少部分略带红色;花萼小,4裂;花瓣4,卵形,顶端具长而反曲的尾状尖头;雄蕊4,花丝粗短;花盘肉质,稍4裂;雌花花序列较小,长3-5cm,密被硬毛,花期时为黄绿色至黄色;子房下位,筒状,疏生硬毛;花下具关节及2小苞片。果成熟时深红色,花柱宿存。花期1-2月,果期3月至翌年2月。

性味味苦;性凉

功能主治活血定痛;解毒消肿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痈疽;痔疮;水火汤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各家论述《峨嵋药植》:捣烂,调面粉外敷,治跌打损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鸡挂骨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鸡挂骨草药材名称鸡挂骨草拼音Jī Guà Gǔ Cǎo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刺蕊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集,晒干。原形态直立草本,基部木质化。茎方形,绿色或淡红色

  • 雀舌草

    药材名称雀舌草拼音Què Shé Cǎo别名滨繁缕从、石灰草、抽筋草来源石竹科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 Grimm.[S. uliginosa Murr.],以全草入

  • 马尾千金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尾千金草药材名称马尾千金草拼音Mǎ Wěi Qiān Jīn Cǎo别名马尾伸筋草、马尾青青草、飞龙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广西中药志》来源为石松科植物马尾千金草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
  • 雪三七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雪三七药材名称雪三七拼音Xuě Sān Qī别名黑七来源蓼科雪三七Rheum lidjiangense Sam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苦、涩,寒。功能主治活血止血,消炎止痛

  • 猫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猫油药材名称猫油拼音Māo Yóu出处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脂肪油。功能主治治烧伤。复方治Ⅰ、Ⅱ度烧伤:猫油、狗油各等量。每日三至四次涂搽患处。摘

  • 刺楸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楸树根药材名称刺楸树根拼音Cì Qiū Shù Gēn别名刺五加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。夏末秋初采挖,洗净晒干。化学

  • 鹿角霜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鹿角霜药材名称鹿角霜拼音Lù Jiǎo Shuānɡ英文名CORNU CERVI DEGELATINATUM来源本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(熬制鹿角胶剩下的骨渣)。春、秋二季生产,

  • 麻鱼肉

    药材名称麻鱼肉拼音Má Yú Ròu英文名cheilo-fish gallbladder别名麻鱼、麻花鱼、重唇花鱼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厚唇重唇鱼、青海湖裸鲤、花斑裸鲤

  • 毛黄堇

    药材名称毛黄堇拼音Máo Huánɡ Jǐn别名干岩矸来源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毛黄堇Corydalis tomentella Franch.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晒干用。性味苦,凉

  • 知母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知母药材名称知母拼音Zhī Mǔ英文名RHIZOMA ANEMARRHENAE别名蒜辫子草、羊胡子根、地参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