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大虎耳草

大虎耳草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虎耳草

药材名称大虎耳草

拼音Dà Hǔ ěr Cǎo

出处《贵州草药》

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虎耳草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须状,有毛。茎直立,高约20厘米,肉质,疏有粗毛。根生叶2~4片,叶柄长,肉质,叶片圆形,稍肉质,径5~6厘米,基部心形,边缘浅波状,有极疏的浅缺刻;茎生叶小形,互生,叶柄短,具粗毛,叶片圆形,长约1厘米,宽约1.4厘米,边缘具田钝齿。花腋生及顶生;花小,绿色;苞片叶状,卵形或倒卵形;萼管与子房合生,裂片4,卵形,覆瓦状排列;花瓣缺。蒴果半上位,顶裂。

生境分部生于岩山阴湿处。

性味微苦辛,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祛风解表。治风丹,疔疮。

复方①治风丹:大虎耳草五钱,煨水服;另取少量捣绒擦患处。

②治疔疮:大虎耳草适量,捣绒,包敷患处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大虎耳草

药材名称大虎耳草

拼音Dà Hǔ ěr Cǎo

英文名saxifraga

别名岩耳巴、心叶蒙自虎耳草、蒙自虎耳草、红岩草、反背红、小反背红

出处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卵心叶虎耳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xifrage aculeata Balf.f.[S.mengtzeana Engl.et Irmsch.var.cordatifoliaEngl.et Irmsch.;S.ovatocordata Hand.-Mazz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卵心叶虎耳草多年生直立草本。高30-40cm。茎单一,被褐色腺毛。基生叶近簇生;柄长5-15cm,肉质,疏生白色长毛;叶片通常卵形,稀阔卵形至肾形,长1.2-10cm,宽1-8.4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心形,与叶柄连结处具芽,边缘具波状粗齿和腺睫毛,两面被糙腺毛和斑点;茎上叶互生,1-4枚;披针形至卵形,长2.5-5mm,宽约1.1mm,背面和边缘具腺毛,单脉。聚伞花序圆锥状;长13-22cm,具12-30朵花;花序被腺毛,花两侧对生;花两性;萼片5裂,基部与子房下部连合;花冠5瓣,其3枚较短,一枚较长,长3.3-17.5mm,另一枚最长,长12.6-29.3mm,全缘,白色;雄蕊10,花丝棒状;子房2室,近上位,由2个心皮构成,基部连合,上部近分离。蒴果,先端具2喙。种子多数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3800m的阴湿崖壁或林下溪畔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块状,长1-2cm,直径1.5-2.5cm,有多数须根,表面黑色。茎近细方柱形,长9-25cm,浅绿色,有纵棱。基生叶多破碎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,长1.5-10cm,宽1-8cm,灰绿色,先端钝或尖,基部心形,与叶柄连接处有芽,边缘具波状粗齿及腺睫毛,两面均被粗糙腺毛和斑点;叶柄长2-7cm,被褐色长腺毛;茎生叶披针形,长2.5-5mm,宽约1.1mm。有的可见聚伞花序,圆锥形,棕红色。气微,味微苦、辛,有小毒。

性味微苦、辛;寒;小毒

归经心;肺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活血止血。主麻疹,高热,咳嗽,中耳炎,支气管炎,咯血,吐血,皮肤过敏,月经不调,腮腺炎,乳腺炎,无名肿毒,毒蛇咬伤,皮肤溃疡,湿疹,烫火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6-9g。外用:捣敷;或捣汁滴耳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茶子药材名称茶子拼音Chá Zǐ别名茶实(《续名家方选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山茶科植物茶的果实。化学成分种子含皂甙,水解得茶皂醇、茶皂醇B、茶皂醇C、茶皂醇D、茶皂醇E、山茶

  • 小五彩苏

    药材名称小五彩苏拼音Xiǎo Wú Cǎi Sū别名小洋紫苏、金耳环、盆上金耳环、五色草、假紫苏、洋紫苏、金钱炮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小五彩苏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eus scutel

  • 金背枇杷果

    药材名称金背枇杷果拼音Jīn Bèi Pí Pá Guǒ英文名Fruit of Przewalsk Rhododendron出处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果实。拉丁植

  • 大叶熊巴掌

    药材名称大叶熊巴掌拼音Dà Yè Xiónɡ Bā Zhɑ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大叶熊巴掌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llagathis longiradiosa(C.Chen)C.C

  • 血见愁

    药材名称血见愁拼音Xuè Jiàn Chóu别名大叶藜、杂配藜(《东北药植志》),杂灰藜,大叶灰菜(《黑龙江中药》),八角灰菜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东北药植志

  • 铁藤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铁藤根药材名称铁藤根拼音Tiě Ténɡ Gēn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巴豆藤的根。秋季采集。洗净切片,晒干。原形态攀援灌木,长可达15米。幼枝有平贴亮棕色短柔毛,后

  • 大叶白纸扇

    药材名称大叶白纸扇拼音Dà Yè Bái Zhǐ Shàn别名黐花、大叶靛青、山膏药、惊风草、鸡母樵、铁尺树、白纸扇、臭叶树、合叶通草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(黍离)花一名,曰:"(黍

  • 柳叶绣球菊

    药材名称柳叶绣球菊拼音Liǔ Yè Xiù Qiú Jú别名空心柳、王八脆、水火筒、马尿溲来源蔷薇科柳叶绣球菊Spiraea salicifolia L.,以全

  • 梅花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梅花药材名称梅花拼音Méi Huā英文名FLOS MUME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(Sieb.)Sieb. et Zucc.的干燥花蕾。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

  • 金箔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箔药材名称金箔拼音Jīn Bó别名金薄(《药性论》)出处《本草蒙筌》来源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。原形态自然金,又名:生金(陶弘景)。等轴晶系。晶体呈八面体,但很少见,常见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