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大脖子药

大脖子药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脖子药

药材名称大脖子药

拼音Dà Bó Zi Yào

出处《贵州民间草药》

来源苦苣苔科植物歪冠苦苣。秋季采收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40厘米左右。茎黑紫色,平滑无毛。叶互生,卵圆形,长4~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两侧偏斜不等;无托叶。总状花序顶生,小花多数;萼钟形,5齿裂;花冠蓝色,2唇形,上唇短,2裂,下唇长,3裂;雄蕊2,内藏,着生于花冠上,花药粘合;蛛蕊花柱细长,伸出,柱头头状,2裂,子房上位。蒴果膜质,包藏于萼内。种子多数。花期夏、秋。

生境分部生于路旁石缝中。分布我国西南各地。

性味性平,味微咸。

功能主治治甲状腺肿大.以大脖子药六两,泡酒服,并搽患处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大脖子药

药材名称大脖子药

拼音Dà Bó Zi Yào

英文名Root of Oblique Rhychoglossum

别名珍珠;半边脸

出处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歪冠苦苣苔的带根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ynchoglossum obliquum Bl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歪冠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。茎稍肉质,高(10-)18-60。叶互生;叶柄长0.5-4cm;叶片草质,斜椭圆状卵形或斜椭圆形,长4-12cm,宽2-6cm,先端渐尖,基部不对称,一侧半心形,一侧棒形,全缘,无毛或下面脉上疏被短毛。花序长3-12cm,顶生花序有多花,花梗长约3mm;苞片线形,长约3mm,常常蓝色;花萼短筒形,长约4.5mm,5裂近中部,裂片三角形;花冠蓝紫色,长10-15mm,只在内面口部突起处具短毛,其他部分无毛,檐部二唇花,上唇短,2裂,下唇较大,3裂,雄蕊2,位于前方,花丝线形,球形,长约4mm,包于增大的宿存萼内。种子长椭圆球形,长约0.3mm。花期7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2200m的山地林中或水沟边潮湿地或林下阴湿处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味咸;性平

功能主治软坚散结。主甲状腺肿大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服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浸酒搽患处。

临床应用治甲状腺肿大。以大脖子药六两,泡酒服,并搽患处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肾精子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肾精子药材名称肾精子拼音Shèn Jīnɡ Zǐ来源偶蹄目牛科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,以牛膀胱结石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功能主治利

  • 白辣蓼

    药材名称白辣蓼拼音Bái Là Liǎo别名蓼子草、马蓼、假长尾叶蓼、假长尾蓼、山蓼来源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长鬃蓼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

  • 棉花杜仲

    药材名称棉花杜仲别名山杜仲、岩杜仲来源卫矛科棉花杜仲Euonymus virens C. Y. Wu, mss.,以树皮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微苦、涩,微温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壮腰止痛,固精。主治痨

  • 二叶舌唇兰

    药材名称二叶舌唇兰拼音èr Yè Shé Chún Lán别名土白及来源兰科长距兰属植物二叶舌唇兰Platanthera chlorantha Cus

  • 扶桑

    药材名称扶桑拼音Fú Sānɡ别名大红花、红木槿、月月红、木花、公鸡花来源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.,以根、叶、花入药。根、叶全年可采,夏秋采花,晒

  • 观音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观音莲药材名称观音莲拼音Guān Yīn Lián别名海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峨嵋药植》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羽裂星蕨的全草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40~100厘米左右。根

  • 叶下红

    药材名称叶下红拼音Yè Xià Hónɡ别名细黄金稍、白骨丹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astus apricus (Hand-Mazz.)H.L.Li[B

  • 山岗荚

    药材名称山岗荚拼音Shān Gǎnɡ Jiá别名直立碟豆、白花碟豆来源豆科山岗荚Clitoria hanceana Hemsl.,以块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。功能主治镇咳祛痰。主治慢性气管炎。

  • 枫香寄生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枫香寄生药材名称枫香寄生拼音Fēnɡ Xiānɡ Jì Shēnɡ别名虾蚶草(《本草求原》),百子痰梗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螃蟹夹、栗寄生、寄生包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路路通寄生

  • 叶上珠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叶上珠药材名称叶上珠拼音Yè Shànɡ Zhū别名阴证药、大部参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叶上花(《峨嵋药植》),叶上果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