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大绿藤

大绿藤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绿藤

药材名称大绿藤

拼音Dà Lǜ Ténɡ

来源葡萄大绿藤Parthenocissus laetevirens Rehd.,以入药。

生境分部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。

性味辛,温。

功能主治舒筋活络,消肿散瘀,接骨。主治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性关节炎,腰肌劳损,四肢痹痛。

用法用量1~2两,泡酒服。外用鲜品捣烂包敷或研粉调敷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绿藤

药材名称大绿藤

拼音Dà Lǜ Ténɡ

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来源葡萄科植物大绿藤茎藤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木质藤本。茎带绿色,卷须与叶对生,有5~8条细长分枝,末端吸盘常为黑色肥厚的一弯钩。掌状复叶互生,小叶5,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5~8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,下面无毛或脉上有短柔毛。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,生于叶腋;花萼浅盘状,全缘;花瓣5,长卵形;雄蕊5;花柱圆柱形,子房2室。浆果小,圆球形。

生境分部生于沟边林下潮湿处,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。

性味麻,温。

功能主治舒筋活络,消肿散瘀,接骨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性关节炎,腰肌劳损,四肢痹痛。

用法用量内服:泡酒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研粉调敷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大绿藤

药材名称大绿藤

拼音Dà Lǜ Ténɡ

英文名Stem of Shinygreen Creeper

别名痧症药。

出处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光叶白粉藤的根或藤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ssus glaberrima Planch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鲜用呀晒干。

原形态光叶白粉藤草质藤本。枝细长,横切面为钝四角形,小枝纤细,均有条纹,通常茎、枝被白粉,干时不在节上脱离;卷须细长,2叉状,与叶对生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3cm;托叶膜质,近圆形;叶片膜质,心状三角形或狭三角形,长6-11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近截平或浅心形,边缘有疏离的小锯齿,两面无毛,干时灰绿色。伞形花序长2.5-3.5cm;与叶对生,由数个小聚伞花序组成;总花梗长1-2cm;花梗长2.5-5mm,结果时伸长;花萼杯状,先端截平,宽约2mm;花瓣三角状长圆形,长约2mm,急尖;雄蕊4;花盘杯状,4浅裂;子房扁卵形或扁圆形,有短而钝的花柱。浆果小,倒卵状,长约5mm,宽约4mm。花期5-7月,果期7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密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辛;温

归经肝;脾经

功能主治接骨;止痛。主骨折;痧气腹痛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半枫荷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半枫荷根药材名称半枫荷根拼音Bàn Fēnɡ Hé Gēn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。全年可采,切片,晒干。原形态翻白叶树,又名:异叶翼子木、半

  • 厚朴果

    药材名称厚朴果拼音Hòu Pò Guǒ别名逐折、百合、厚实、厚朴实来源药材基源: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.et Wils.2.

  • 冬瓜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冬瓜叶药材名称冬瓜叶拼音Dōnɡ Guā Yè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叶片。夏季采取。功能主治治消渴,疟疾,泻痢,蜂螫,肿毒。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熁

  • 柏树

    药材名称柏树拼音Bǎi Shù别名柏、香扁柏来源柏科柏属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.[Chamaecyparis funebris (Endl.) Franco]

  • 长叶紫珠

    药材名称长叶紫珠拼音Chánɡ Yè Zǐ Zhū别名山枇杷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牛舌癀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野枇杷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毛

  • 白草莓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草莓药材名称白草莓拼音Bái Cǎo Méi别名三匹风、野杨莓、草莓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,白泡儿、白藨、白蒲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只大萨曾(藏名)。出处《云南

  • 浙江七叶树

    药材名称浙江七叶树别名浙江天师栗来源七叶树科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ekiangensis Hu et Fang,以果实入药。生境分部浙江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宽中,下气,杀虫。主治胃寒作痛,

  • 银耳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银耳药材名称银耳拼音Yín ěr别名白木耳、白耳子来源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.以子实体入药。春秋采收,用老斑竹浸猪油制

  • 薅田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薅田藨药材名称薅田藨拼音Hāo Tián Pāo别名藨(《尔雅》),蛇泡竻、黑龙骨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三月泡(《辰溪县志》),红梅消、红琐梅、过江龙、倒筑伞(《植物名实图考

  • 金挖耳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挖耳根药材名称金挖耳根拼音Jīn Wā ěr Gēn别名野烟头(《重庆草药》)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菊科植物金挖耳的根及茎基部。秋季采收。性味《重庆草药》:"微苦辛,性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