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地黄连

地黄连

药材名称地黄连

拼音Dì Huánɡ Lián

别名假苦楝、矮秃秃、千年矮(《广西中药志》),鸡血散、小罗伞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白花矮陀陀、七匹散、金丝岩陀、土黄连(《云南中草药》),滇地黄连、铁冬青、思茅地黄连(《文山中草药》),金丝矮陀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雅害黑(傣名)。

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

来源为楝科植物滇黔地黄连全株。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矮小灌木,高约20厘米。茎直立,少分枝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总轴连柄,长5~7厘米;小叶5~7,顶生小叶具柄,披针形,或矩圆状披针形,长3~7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渐尖,边缘具粗锯齿;侧生小叶无柄,基部一对最小,倒卵形或近圆形,长0.5~1厘米,全缘。聚伞花序腋生;苞片长三角形,被短毛;花柄短,上有肉质短刺;萼钟状,5深裂,披针形,长约2毫米;花冠白色,长达2厘米,内面被稀疏的长柔毛,5裂,裂片卵圆形,先端短尖,带紫红色;雄蕊的花丝筒顶端撕裂状;子房上位,5室,被长柔毛,柱头头状。蒴果扁球形,具5钝棱,被柔毛。基部有宿存的花萼;种子扁平。花期5~9月。果期6~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谷林下。分布贵州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苦。凉,有毒。

①《文山中草药》:"苦,寒。"
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根:微苦,平,有小毒。"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行气活血。治感冒高热,疟疾,肺炎,咳喘,吐血,胃痛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

①《广西中药志》:"叶:散瘀消肿,接骨。治跌打骨折。"
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活血,治病后虚弱、风湿骨痛、跌打内伤、咳嗽、吐血、哮喘、肺炎。"

③《云南中草药》:"行气止痛,活血祛瘀,截疟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2钱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
注意《云南中草药》:"本品有小毒,用量不宜多。"

复方①治胃痛:白花矮陀陀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②治气胀腹痛,恶性疟疾:白花矮陀陀根五分,草果为引,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③治伤风感冒,高热不退,胃痛,风湿关节痛:金丝矮陀二至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槠子皮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槠子皮叶药材名称槠子皮叶拼音Zhū Zǐ Pí Yè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树皮及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槠子"条。功能主治①

  • 凫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凫肉药材名称凫肉拼音Fú Ròu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。原形态绿头鸭,又名:凫(《诗经》),鸫8、沈凫(《尔雅》),松凫(《南越志》),野鸭、野鹜、晨

  • 鸡肫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鸡肫草药材名称鸡肫草拼音Jī Zhūn Cǎo别名白侧耳根、水侧耳根、金钱七、铜钱草来源为虎耳科梅花草属植物鸡眼梅花草Parnassia wightiana Wall.以全草入药。

  • 鸬鹚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鸬鹚涎药材名称鸬鹚涎拼音Lú Cí Xián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口涎。功能主治治百日咳。复方①治肾咳,俗呼顿呛,从小腹下逆上而咳,连嗽数

  • 角叉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角叉菜药材名称角叉菜来源藻类红藻门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 Aolmes.,以叶状体入药。功能主治提取的卡拉胶(carrageenan)对B型流行性感冒与腮腺炎病

  • 金狗脊黄毛

    药材名称金狗脊黄毛拼音Jīn Gǒu Jǐ Huánɡ Máo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根茎上的细柔毛。药理作用经118次犬、兔实验证明,对于疤痕组织、肝脏、肿脏的

  • 紫薇皮

    药材名称紫薇皮拼音Zǐ Wēi Pí别名紫荆皮、怕痒树树皮、怕痒树根皮来源药材基源:为千层菜科植物紫薇的茎皮和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tex Lagerstroemiae Indicae采收和

  • 紫玉簪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玉簪药材名称紫玉簪拼音Zǐ Yù Zān别名紫萼、山玉簪来源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紫玉簪Hosta ventricosa (Salisb.)Stearn,以全草或根入药。全草

  • 红花岩黄芪

    药材名称红花岩黄芪拼音Hónɡ Huā Yán Huánɡ Qí英文名root of Multijugate Sweetvetch.别名红黄芪、黄芪。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-豆科》。来源药材基源

  • 白毛蛇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毛蛇药材名称白毛蛇拼音Bái Máo Shé别名石祈蛇、上树蛇、白毛伸筋、石蚕、毛石蚕、岩蚕、白毛岩蚕、老鼠尾来源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圆盖阴石蕨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