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喉痧药

喉痧药

药材名称喉痧药

拼音Hóu Shā Yào

英文名Hairy Canton sonerilla

别名小金香炉、天青地红、尖尾痧、四大天王、桑勒草、红春根藤、田螺

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蜂斗草的全株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nerila cantonensis Stapf.

采收和储藏:秋季开花前,挖取全株,洗去泥土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草本或亚灌木,高10-50cm。茎钝四棱形,幼枝、叶柄、总梗、花萼等部均被平展的长粗毛及微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5-18mm;叶片纸质或近膜质,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钝,边缘具细锯齿,齿尖具刺毛,叶面无毛或被星散的紧贴短刺毛,背面有时紫红色,仅脉上被粗毛。蝎尾状聚伞花序或二歧聚伞花序,顶生,有花3-7朵;花梗长1-3mm,略三棱形,花3数;花萼钟状管形,长约7mm,略具三棱,裂片短,广三角形,长不到1mm;花瓣粉红色或浅玫瑰红色,长圆形,长约7mm,先端急尖,外面中脉具星散的腺毛;雄蕊3,等长,常偏向一侧,花丝长约7mm,花药长约8mm,基部略尖,微叉开,药隔不延长,子房下位,并形,先端具膜质冠,具3个缺刻。蒴果倒圆锥形,略具3棱,长5-7mm,直径4-5mm,3纵裂,与突存萼贴生,宿存萼无毛,具6脉。花期7-10月,果期12月至翌年2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500m的山谷、山坡密林下、阴湿的地方或有时见于荒地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和湿润气候,在年平均温度16℃,年降雨量1500mm以上,荫蔽度为70%,上层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条件下,植株生长良好。而在高湿、干燥和低海拔的地区不宜种植。

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,直播行距20cm开沟,播种时,先将种子与细土拌匀后,均匀播入沟内,薄覆细土或草木灰,在20℃左右,20-25d出苗。

田间管理 苗高4-5cm时,间去过密的弱苗,每隔6-8cm留苗1株,大雨后植株易倒伏,应及时扶正培土。因植株细小,每次追肥前中耕除草时,松土宜浅,追肥后及时培土。

性味味苦;性平

功能主治解毒;化瘀;止血。主痢疾;产后血崩;跌打肿痛;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:有通经活络的功能。用于跌打损伤、翳膜等症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雪胆

    药材名称雪胆拼音Xuě Dǎn别名曲莲、罗锅底、苦金盆、蛇莲、金腰莲、金龟莲、金盆、赛金刚来源葫芦科雪胆属植物雪胆Hemsleya amabilis Diels及大籽雪胆H. macrosperma

  • 皂荚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皂荚药材名称皂荚拼音Zào Jiá别名鸡栖子(《广志》),皂角(《肘后方》),大皂荚(《千金方》),长皂荚(《本草图经》),悬刀(《外丹本草》),长皂角(《仁斋直指

  • 昙花茎

    药材名称昙花茎拼音Tán Huā Jī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piphyllum oxypetalum(D.C)Haw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。原形态灌木

  • 辣蓼

    药材名称辣蓼拼音Là Liǎo别名辣蓼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m及水蓼P. hydropiper L.,以全草或根、叶入药。全草四季可采,根和叶

  • 红皮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皮药材名称红皮拼音Hónɡ Pí别名粘高树、赤血仔、栓叶安息香来源安息香科红皮Styrax suberifolium Hook. et Arn.,以叶、根入药

  • 鹿角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鹿角菜药材名称鹿角菜拼音Lù Jiǎo Cài别名猴葵,鹿角(《南越志》),纶(《通志》),赤菜(《闽书》),山花菜(《岭南采药录》)。出处《食性本草》来源为海萝科

  • 芒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芒茎药材名称芒茎拼音Mánɡ Jīnɡ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的茎。原形态芒(《本草拾遗》),又名:杜荣(《尔雅》),笆芒(《太平寰宇记》),笆茅(《纲目》),度芸

  • 都拉

    药材名称都拉拼音Dōu Lā英文名Root of Common Triplostegia别名都拉参、肚拉、土败酱、对对参、萝卜参、白都拉、鸡大腿、一支蒿、萝卜肚拉、土洋参、双香出处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
  • 大蓑衣藤根

    药材名称大蓑衣藤根拼音Dà Suō Yī Ténɡ Gēn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粗齿铁线莲的根。全年可采。性味味辛,性温。功能主治行气活血,祛风湿,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瘀

  • 黎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黎豆药材名称黎豆拼音Lí Dòu别名虎豆(《尔雅》郭璞注),狸豆(《纲目》),巴山虎豆、鼠豆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头花黎豆的种子。秋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