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咸虾花

咸虾花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咸虾花

药材名称咸虾花

拼音Xián Xiā Huā

别名大叶咸虾花、狗仔菜(《广州植物志》),万重花、狗狗木根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狗仔花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
来源为菊科植物咸虾花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
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达1米左右,被灰色柔毛。叶互生,无柄或具短柄,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2~7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浅齿,下面被灰色短柔毛。头状花序卵形,长约1厘米,直径约8毫米,散生或成对,或排列成具叶的圆锥花序;总苞绿色,苞片数列,短尖,外列较短;花小,多数,全部为两性花,管状,5裂,淡紫色。瘦果短,4~5棱,冠毛白色,脱落。

生境分部生于草坡土坎。分布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、三萜、植物甾醇、挥发油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。

性味《广西中草药》:"苦,平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治风热感冒,疟疾,热泻,肝阳头痛。
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寒热,蛇伤,疟疾。"

②《广西中草药》:"清热止泻。治热泻,头痛,感冒风热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两。

复方①治热泻:狗仔花二两。水煎服。

②治肝阳头痛:狗仔花三两。水煎分三次服。

③治感冒风热:狗仔花一两,山芝麻一两。水煎,日分二次服。(选方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咸虾花

药材名称咸虾花

拼音Xián Xiā Huā

英文名Herb of Halfspreading Ironweed

别名大叶咸虾花、狗仔菜、鲫鱼草、狗仔花、万重花、牛鞭子草、晴蜓饭、蜂仔草

出处出自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咸虾花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nonia patula(Ait.) Merr.[ Conyza patula Dryand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咸虾药 一年生粗壮草本,高60-100cm。根垂直,具多数纤维状根。茎直立,基部茎4-5mm,多分枝,枝圆柱形,具明显条纹,被灰色短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0-20mm;基部和下部叶在花期常凋落,中部叶具柄;叶片卵形、卵状椭圆形,长2-9cm,宽1-5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宽楔状狭成叶柄,边缘波状或有浅齿,上面近无毛,下面有灰色密柔毛,具腺点,侧脉4-5对,弧状斜升;下部无翅,上部叶向上渐小。头状花序较大,直径约1cm,通常2-3个生于枝端或排列成分枝宽圆锥状或伞房花序,具75-100个花;药序梗长5-25mm,密被绢状长柔毛,无苞片;总苞扁球形,直长6-8mm,总苞片4-5层,绿色,卵状披针形,锐尖,外面有短柔毛;花托稍凸起,具窝孔;花淡红紫色,花冠管状,长4-5mm,向上稍扩大,裂片线状披针形。瘦果近圆柱形,具4-5棱,长约1.5mm,无毛,有腺点;冠毛白色,1层,糙毛状,近等长,长2-3mm,易脱落。花期7月至翌年5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荒地、旷野、田边、路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主茎粗4-8mm,茎枝均呈灰棕色或黄绿色,有明显的纵条纹及灰色短柔毛,质坚而脆,断面中心有髓。叶互生,多破碎,灰绿色或至黄棕色,被灰色短柔毛。小枝通常带果序,瘦果圆柱形,有4-5棱,无毛,有腺点,冠毛白色,易脱落。气微,味微苦。

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、三萜、植物甾醇、挥发油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。

性味味苦;辛;性平

功能主治清风清热;利湿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感冒发热;疟疾;关痛;高血压;泄泻;痢疾;风湿痹痛;湿疹;荨麻诊;疮疖;乳腺炎;颈淋巴结核;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30-60g,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敷。

复方①治热泻:狗仔花二两。水煎服。②治肝阳头痛:狗仔花三两。水煎分三次服。③治感冒风热:狗仔花一两,山芝麻一两。水煎,日分二次服。(选方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
各家论述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治寒热,蛇伤,疟疾。

2.《广西中草药》:清热止泻。治热泻,头痛,感冒风热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艾片

    药材名称艾片拼音ài Piàn别名艾脑香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艾粉、结片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出处《增订伪药条辨》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叶片的加工品。植物形态参见"艾纳香&

  • 人面子根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人面子根皮药材名称人面子根皮拼音Rén Miàn Zi Gēn Pí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漆树科植物人面子的根皮。功能主治《岭南采药录》:"切碎

  • 光头稗子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光头稗子药材名称光头稗子别名芒稷来源禾本科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 (L.) Link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华东、华南、西南。性味微苦,温。功能主治利尿,止血。

  • 枣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枣树根药材名称枣树根拼音Zǎo Shù Gēn别名枣根(《本草经集注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树根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大枣"条。性味《四川中药

  • 山蚂蝗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蚂蝗药材名称山蚂蝗拼音Shān Mǎ Huánɡ别名逢人打、扁草子来源豆科山绿豆属植物山蚂蝗Desmodium racemosum (Thunb.)DC.,以根及全草入

  • 吴茱萸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吴茱萸根药材名称吴茱萸根拼音Wú Zhū Yú Gēn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根或根的韧皮部。9~10月采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吴茱萸&quo

  • 牛角(角思)

    药材名称牛角(角思)拼音Niú Jiǎo ( Jiǎo Sī )英文名osteoid marrow in ox horn, osteoid marrow in buffalo horn别名牛角胎、牛角

  • 小扁草

    药材名称小扁草拼音Xiǎo Biǎn Cǎo别名草兰花、竹叶兰、兰草花、小兰花来源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尼泊尔鸢尾的根茎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ris dacora Wall.[I.nepalen

  • 鲐鱼

    药材名称鲐鱼拼音Tái Yú英文名Mackerel别名鲐、鲭、青花鱼、油胴鱼、鲐巴鱼、油筒鱼、青川、青占、花鱼鳀、花鲱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鲭科动物鲐鱼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

  • 火秧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火秧竻药材名称火秧竻拼音Huǒ Yānɡ Lè别名霸王鞭(《广州植物志》),阿黎树、羊不揩、龙骨刺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火虹、火巷、美泽大戟(《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