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吹风藤

吹风藤

药材名称吹风藤

拼音Chuī Fēnɡ Ténɡ

别名构芭、双飞蝴蝶、牛奶藤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茶茱萸科植物小果微花藤的根及茎藤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odes vitiginea(Hance)Hemsl.[Erythrostaphyle vitiginea Hance;Iodes ovalis(nonB1.)Merr.ex Groff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小果微花藤 木质藤本。小枝压扁,被淡黄色硬伏毛,卷须腋生或生于叶柄的一侧。叶近对生;叶柄长1-3cm,被淡黄色硬伏毛;叶片薄纸质,长卵形至卵形,长6-17cm,宽3-11cm,先端长渐尖有时急尖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上面沿脉被硬伏毛,密具细颗粒状突起,下面密被白色或淡黄色粗硬伏毛及少数直柔毛;侧脉4-6对。花雌雄异株,伞房圆锥花序腋生,密被锈色绒毛;雄花序长8-20cm,雄花黄绿色;要片5,披针形,近基部连合,外被锈色柔毛;花瓣5,中部以下连合,先端有小尖突,外被黄褐色柔毛;雄蕊5,花丝极短;子房不发育,被刺状长柔毛;雌花序较短,雌花绿色;萼片5,外被锈色柔毛;花瓣5(-6),外被黄褐色柔毛;无退化雄蕊;子房卵状圆球形,密被黄色刺状柔毛,柱头近圆盘形,3浅裂。核果卵形或阔卵形,长1.3-2.2cm,熟时红色,干时略压扁,有多角形陷穴,密被黄色绒毛,具宿存增大的花瓣、花萼。花期12月至翌年6月,果期5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-1300m的沟谷季雨林至灌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辛;微温

功能主治祛风散寒;除湿通络。主风寒湿痹;肾炎;劳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野冬青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野冬青果药材名称野冬青果拼音Yě Dōnɡ Qīnɡ Guǒ来源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 (L.)Skeels 及短序蒲桃S. brachythyr

  • 过山消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过山消根药材名称过山消根拼音Guò Shān Xiāo Gēn别名开喉箭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狭叶少花酸藤子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蔓性小灌木,高40~70厘米

  • 菱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菱粉药材名称菱粉拼音Línɡ Fěn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肉,捣汁澄出的淀粉。化学成分含直链淀粉15%。功能主治①朱权:"补中。"

  • 木馒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木馒头药材名称木馒头拼音Mù Mán Tou别名木莲(《本草拾遗》),水馒头(《岭外代答》),鬼馒头(《纲目》),蔓头萝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凉粉果、木铎,桔杷、文

  • 迎山红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迎山红药材名称迎山红拼音Yínɡ Shān Hónɡ别名满山红、映山红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吉林中草药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迎红杜鹃的叶。夏季采叶,鲜用或阴干。原

  • 车螯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车螯药材名称车螯拼音Chē áo别名蜃(《周礼》),昌娥(《外科精要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海产软体动物车螯(帘蛤科文蛤的一种)的肉或壳。性味甘咸,寒。①《本草拾遗》:&

  • 红辣槁树皮

    药材名称红辣槁树皮拼音Hónɡ Là Gǎo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红辣槁树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namomum kwangtungense Merr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

  • 天竺黄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天竺黄药材名称天竺黄拼音Tiān Zhú Huánɡ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

  • 丹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丹参药材名称丹参拼音Dān Shēn英文名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别名红根、大红袍、血参根、血山根、红丹参、紫丹参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

  • 及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及己药材名称及己拼音Jí Jǐ别名四叶对、四皮风、獐耳细辛、四角金、对叶四块瓦来源为金栗兰科金栗兰属植物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 (Thunb.)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