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吹风藤

吹风藤

药材名称吹风藤

拼音Chuī Fēnɡ Ténɡ

别名构芭、双飞蝴蝶、牛奶藤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茶茱萸科植物小果微花藤的根及茎藤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odes vitiginea(Hance)Hemsl.[Erythrostaphyle vitiginea Hance;Iodes ovalis(nonB1.)Merr.ex Groff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小果微花藤 木质藤本。小枝压扁,被淡黄色硬伏毛,卷须腋生或生于叶柄的一侧。叶近对生;叶柄长1-3cm,被淡黄色硬伏毛;叶片薄纸质,长卵形至卵形,长6-17cm,宽3-11cm,先端长渐尖有时急尖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上面沿脉被硬伏毛,密具细颗粒状突起,下面密被白色或淡黄色粗硬伏毛及少数直柔毛;侧脉4-6对。花雌雄异株,伞房圆锥花序腋生,密被锈色绒毛;雄花序长8-20cm,雄花黄绿色;要片5,披针形,近基部连合,外被锈色柔毛;花瓣5,中部以下连合,先端有小尖突,外被黄褐色柔毛;雄蕊5,花丝极短;子房不发育,被刺状长柔毛;雌花序较短,雌花绿色;萼片5,外被锈色柔毛;花瓣5(-6),外被黄褐色柔毛;无退化雄蕊;子房卵状圆球形,密被黄色刺状柔毛,柱头近圆盘形,3浅裂。核果卵形或阔卵形,长1.3-2.2cm,熟时红色,干时略压扁,有多角形陷穴,密被黄色绒毛,具宿存增大的花瓣、花萼。花期12月至翌年6月,果期5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-1300m的沟谷季雨林至灌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辛;微温

功能主治祛风散寒;除湿通络。主风寒湿痹;肾炎;劳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貒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貒骨药材名称貒骨拼音Tuàn Gǔ别名土猪骨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的四肢骨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貒肉"条。生境分部产于四川。

  • 苦檀子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苦檀子药材名称苦檀子拼音Kǔ Tán Zǐ别名苦蚕子、冲天子来源豆科鸡血藤属植物厚果鸡血藤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.,以根、叶及种子入药。根全

  • 角果木子油

    药材名称角果木子油拼音Jiǎo Guǒ Mù Zǐ Yóu英文名Ceriops tagal(Perr.)C.B Rob.来源药材基源: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种子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iops

  • 游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游草药材名称游草拼音Yóu Cǎo别名田中游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蓉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西游草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牛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禾本

  • 石南藤

    药材名称石南藤拼音Shí Nán Ténɡ别名爬岩香来源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巴岩香Piper wallichii (Miq.)Hand.-Mazz. var hupehen

  • 土色牛肝菌

    药材名称土色牛肝菌别名褐环粘盖牛肝、松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土色牛肝菌Suillus Luteus (L. ex Fr.) Gray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于松林内地上,于松根形

  • 黄鲴鱼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鲴鱼药材名称黄鲴鱼拼音Huánɡ Gù Yú别名黄姑、黄骨鱼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黄尾蜜鲴的肉。原形态体形长而侧扁,腹部圆,在肛门前有

  • 苦葛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苦葛根药材名称苦葛根拼音Kǔ Gě Gēn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峨眉葛藤,又名:苦葛。藤本。根粗大。茎长数米,被稀疏黄色长硬毛。三出复叶互生,具

  • 小南木香

    药材名称小南木香拼音Xiǎo Nán Mù Xiānɡ别名南木香、地擅香、藤子暗消、小楠木香、土木香、打鼓藤、串石藤、毛叶子寒药、白防己、金不换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云南马兜铃的根、根茎及藤。

  • 脐带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脐带药材名称脐带拼音Qí Dài别名坎炁来源为健康人的婴儿脐带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功能主治微咸,温。用法用量纳肾气,定喘咳,敛汗止疟。主治虚劳,胎毒,脐疮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