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含羞草根

含羞草根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含羞草根

药材名称含羞草根

拼音Hán Xiū Cǎo Gēn

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

来源为豆科植物含羞草。夏、秋采集,洗净,晒干。

化学成分从干燥的根中可提得生物碱、内酯性物质和黄酮甙。

药理作用①止咳、祛痰作用

小鼠灌服根煎剂有明显止咳作用(氨水喷雾法),但祛痰作用不显着(酚红法)。

②对平滑肌的作用

豚鼠离体支气管肺灌流试验证明根煎剂并无舒张作用,对离体兔回肠则有明显的抗乙酰胆碱作用,抽提物1号(生物碱)作用也很显着,抽提物3号(黄酮甙)及4号(内酯性物质)抗乙酰胆碱作用均较弱。

③抗菌作用

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、卡他双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,对大肠杆菌亦有作用,但对肺炎双球菌、甲型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杆菌作用微弱。总生物碱和根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,对鼻病毒17型有抑制,对腺病毒7型不敏感(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培养法)。

性味《云南中草药》:"涩微苦,温,有毒。"

功能主治止咳化痰,利湿通络,和胃,消积。治慢性支气管炎,风湿疼痛,慢性胃炎,小儿消化不良。

《云南中草药》:"利湿通络,明目,镇静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
复方①治风湿痛:含羞草根五钱,泡酒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②治经闭,慢性胃炎,小儿消化不良,头痛失眠,眼花:含羞草根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:每日用含羞草鲜根2两(10两制),加水600毫升,文火煎成100毫升,2次分服。10天为一疗程。观察30例,一疗程近期控制11例,显效11例,好转4例,无效4例;--个疗程近期控制18例,显效10例,好转1例,患感冒者1例;三个疗程近期控制24例,显效3例,患感冒者3例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含羞草根

药材名称含羞草根

拼音Hán Xiū Cǎo Gēn

英文名Sensitiveplat Root, Root of Sensitiveplant

出处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 L.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mosa pudica L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根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含羞草披散半灌木状草本,高可达1m。有散生、下弯的钩刺及倒生刚毛。叶对生,羽片通常4,指状排列于总叶柄之顶端;叶柄长1.5-4cm;托叶披针形,长5-10mm,有刚毛。小叶10-20对,触之即闭合而下垂;小叶片线状长圆形,长8-13mm,先端急尖,基部近圆形,略偏斜,边缘有疏生刚毛。头状花序具长梗,单生或2-3个生于叶腋,直径约1cm;花小,淡红色;苞片线形,边缘有刚毛;萼漏斗状,极小,短齿裂;花冠钟形,上部4裂,裂片三角形,外面有短柔毛;雄蕊4,基部合生,伸出花瓣外;子房有短柄,无毛,花柱丝状,柱头小。荚果扁平弯曲,长约14mm,先端有喙,有3-4节,每节有1颗种子,荚缘波状,具刺毛,成熟时荚节脱落。种子阔卵形。花期3-4月,果期5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旷野、山溪边、草丛或灌木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
化学成分根含摁红蛋白(hemoglobin)和数种硒化合物,其中一种国亚硒酸盐(selenite)。

药理作用1.止咳、祛痰作用:小鼠灌服根煎剂有明显止咳作用(氨水喷雾法),但祛痰作用不显着(酚红法)。

2.对平滑肌的作用:豚鼠离体支气管肺灌流试验证明根煎剂并无舒张作用,对离体兔回肠则有明显的抗乙酰胆碱作用,抽提物1号(生物碱)作用也很显着,抽提物3号(黄酮甙)及4号(内酯性物质)抗乙酰胆碱作用均较弱。

3.抗菌作用: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、卡他双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,对大肠杆菌亦有作用,但对肺炎双球菌、甲型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杆菌作用微弱。总生物碱和根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,对鼻病毒17型有抑制,对腺病毒7型不敏感(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培养法)。

毒性小鼠服根煎剂200g/kg,活动减少,5只中1只腹泻,24小时内无死亡。服250g/kg,活动明显减少,腹泻,5只中2只死亡。麻醉猫静脉注射复方含羞草(经酒精沉淀处理后,每100ml含有含羞草根、红背叶根和茜草根分别为240、160和120g)8.3ml/kg,血压迅速下降,心跳明显减弱,5-10分钟后心脏停跳而死亡。正常兔静脉注射相同剂量,见活动轻度减低,血管扩张,未见其他异常。剂量增至11ml/kg,动物呈呼吸困难,心脏呈舒张期停止而死亡,死前轻度抽搐。正常狗每天灌服12ml/kg,共15天,则见活动减少,比较驯服,食欲下降,大便稀烂,个别狗呕吐,心电图及肝、肾功能未见异常。

性味味涩;微苦;性温;有毒

功能主治止咳化痰;利湿通络;和胃消积;明目镇静。主慢性支气管炎;风湿疼痛;慢性胃炎;小儿消化不良;闭经;头痛失眠;眼花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各家论述《云南中草药》:利湿通络,明目,镇静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华金腰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华金腰子药材名称华金腰子拼音Huá Jīn Yāo Zi别名牙鸣马(藏名)出处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中华金腰的全草。8~9月采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

  • 毛叶兔耳风

    药材名称毛叶兔耳风拼音Máo Yè Tù ěr Fēnɡ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阴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全体被金黄色硬毛,有黄色的

  • 巨紫堇

    药材名称巨紫堇拼音Jù Zǐ Jǐn英文名Large Corydalis出处始载于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巨紫堇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ydalis gigantea

  • 小叶地不容

    药材名称小叶地不容拼音Xiǎo Yè Dì Bù Rónɡ别名金不换来源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小叶地不容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phania succifera H.S.Lo et Y.Ts

  • 牡丹皮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牡丹皮药材名称牡丹皮拼音Mǔ Dān Pí英文名CORTEX MOUTAN别名丹皮、粉丹皮、木芍药、条丹皮、洛阳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

  • 五叶木通

    药材名称五叶木通别名木通、羊开口、野木瓜、预知子、八月炸、八月扎[果]来源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 (Thunb.) Decne.,以根与藤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原

  • 牛戳口

    药材名称牛戳口拼音Niú Chuō Kǒu别名老牛锉、千针草、大蓟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野蓟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rsium maackii Maxim. [C. japonicum DC

  • 油桐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油桐根药材名称油桐根拼音Yóu Tónɡ Gēn别名桐子树根(《草木便方》),桐油树蔃(《岭南采药录》),高桐子根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桐油树根(《贵州草药》)

  • 梨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梨叶药材名称梨叶拼音Lí Yè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、沙梨或秋子梨等的叶。化学成分沙梨叶含熊果酚甙和鞣质。叶在成叶期含氮、磷、钾最高,以后则逐渐减少,钙

  • 瓶尔小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瓶尔小草药材名称瓶尔小草拼音Pínɡ ěr Xiǎo Cǎo别名一支箭、一支枪、独叶一支箭、单枪一支箭、一矛一盾、矛盾草、蛇须草来源瓶尔小草科植物瓶尔小草Ophiogl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