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华南紫萁

华南紫萁

药材名称华南紫萁

拼音Huá Nán Zǐ Qí

英文名rhizome of Vachell's Interrupted Fern

别名贯众、大凤尾蕨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紫萁科植物华南紫萁的根茎及叶柄的髓部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munda Vachellii Hook.[O.javanica Benth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去须根、绒毛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陆生蕨类,植株高1-2m。具粗壮而直立的圆柱形根茎,有时高出地面。叶簇生,具二型羽片;叶柄长40-70cm,腹面扁平,有浅纵沟;叶片狭长椭圆形,革质,光滑,幼时有棕色绵毛,长40-120cm,宽12-36cm,一回羽状;羽片14-34对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全缘,基部楔形,中羽片较大,长8-20cm,宽1-2cm,近对生而略向上;叶脉羽状,侧脉二叉分枝。孢子叶羽片位于叶下部,紧缩成线形,宽约4mm,深羽裂,裂片排列于羽轴两侧,两面沿叶脉密生孢子囊,并形成圆形小穗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沟谷溪边或原生植被破坏后的草坡,为酸性土指示植物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
性状1.性状鉴别 根茎呈圆柱形,一端钝圆,另一端较尖,稍弯曲。外表黄棕色,其上密被叶柄残基及须根,无鳞片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

2.显微鉴别 叶柄基部横切面:表皮细胞黄色透亮。基本组织中有10余个厚壁细胞组成的环状带,薄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,内含淀粉粒。分体中柱呈“U”字形,维管束周韧型,其上方有3个类圆形的厚壁细胞群。叶柄两边具耳状翅,翅内各有4个类圆形或长方形厚壁组织。

根茎横切面:外层为数列厚壁细胞,基本组织中有约12个长柱形棒槌状分体中柱排列成环,维管束周韧型,大小不一,并散有叶迹维管束。

化学成分含少量间苯三酚衍生物。

性味微苦;涩;平

归经肺;肝;膀胱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祛湿舒筋;驱虫。主流感;痄腮;痈肿疮疖;妇女带下;筋脉拘挛;胃痛;肠道寄生虫病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敷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味微苦、涩、性平。有清热解毒、舒筋活络,止血生肌、杀虫的功能。用于流感、急性尿道炎、血尿、并驱肠道寄生虫;外用治外伤出血、烫火伤、痈疖及腮腺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扁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扁藤药材名称红扁藤别名背带藤来源葡萄科红扁藤Vitis chungii Metc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部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。性味甘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消肿拔毒。治疮痈疖肿。用法用量3

  • 露水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露水草药材名称露水草拼音Lù Shuí Cǎo别名珍珠露水草、换肺散、鸡冠参、蓝耳草、蛛毛蓝耳草、蛛丝毛蓝耳草来源鸭跖草科蓝耳草属植物露水草Cyanotis a

  • 伽果

    药材名称伽果拼音Gā Guǒ来源药材基源:为海桑科植物杯萼海桑的发酵果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nneratia alba J. Smilth[Rhi-zophora caseolaris L.]采

  • 白背小报春

    药材名称白背小报春拼音Bái Bèi Xiǎo Bào Chūn来源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白背小报春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imula hypoleuca Hand.-Mazz.[P.for

  • 野亚麻

    药材名称野亚麻别名亚麻、疔毒草来源亚麻科亚麻属植物繁缕亚麻Linum stellarioides Planch.,以地上部分及种子入药。秋季果实成熟时,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,打下种子,分别处理。性味甘,

  • 大管

    药材名称大管拼音Dà Guǎn别名野黄皮、白骨走马、鸡卵黄、山黄皮来源芸香科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 (Lour.) Tanaka,以根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性味苦

  • 蓬莱葛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蓬莱葛药材名称蓬莱葛别名多花蓬莱葛来源马钱科蓬莱葛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,以根、种子入药。生境分部华东、华中、西南。功能主治祛风活血。主治关节炎;外

  • 香樟果

    药材名称香樟果拼音Xiānɡ Zhānɡ Guǒ出处《红河中草药》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,秋季采,阴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香樟"条。性味微辛,温。功能主治解表退热。治高热感冒,麻

  • 直萼黄芩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直萼黄芩药材名称直萼黄芩拼音Zhí è Huánɡ Qín别名半枝莲、滇紫花地丁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屏风草、小黄芩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出处

  • 星宿菜

    药材名称星宿菜拼音Xīnɡ Xiù Cài别名假辣蓼、泥鳅菜(《广州植物志》),红根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红气根、红七草、金鸡脚、百煎草、蛙霓草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黄鳅窜、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