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了哥王

了哥王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了哥王

药材名称了哥王

拼音Le Gē Wánɡ

别名地棉根、山雁皮、埔银、指皮麻、九信草、石棉皮、雀仔麻、山埔仑、狗信药、消山药桐皮子、大黄头树

来源瑞香荛花属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(L.)C. A. Mey.,以根、根二层皮(内皮)和入药。夏季采叶,秋季采根及根内皮。

原形态半常绿小灌木,高达1米,全体平滑无毛。茎直立,多分枝,幼枝红褐色,根皮和茎皮富含棉状纤维,不易折断。单叶对生,几无柄;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2-5厘米,宽0.8-1.5厘米,先端钝或短尖,全缘,基部楔形,侧脉多数,极纤细,干时褐色。夏季开黄绿色花,数花簇生于枝顶,排成聚伞状伞形花序或呈近无柄的头状花序;花两性,无苞片;花被管状,先端4裂,无毛;雄蕊8个,成上下两轮着生花被管内,花丝短,花药椭圆形;子房上位,具圆头状柱头。核果卵形,熟时鲜红色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木丛中、路旁和村边。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西、广东等省区。

栽培喜温暖气候,不耐严寒。适宜砂质壤土生长,其次为粘壤土,不宜盐碱土栽培。种子繁殖,宜春季或秋季播种,于苗床条播,覆土3~5分,播后须经常保持土壤潮湿。出苗后当苗高1尺左右移栽。

化学成分根皮含黄酮甙——南荛素(wikstroemin, C16H12O5芫花素-5-α-D-葡萄糖甙-α-D-葡萄糖甙(genkwanin-5-α-D-glucoside-α-D-glucoside)、羟基芫花素及酸性树脂。种子含皂甙。

药理作用1、抑菌试验:根和茎皮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;叶水煎剂对肺炎双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,对绿脓杆菌、伤寒杆菌中度敏感。

2、了哥王水煎剂对小鼠淋巴肉瘤-1号腹水型抑制率达45.4%,对小白鼠子宫颈癌-14号及小鼠肉瘤-180亦有抑制作用。

3、南荛素对狗有利尿作用。

4、羟基芫花素具有祛痰、止咳作用。

5、根皮对皮肤有刺激,其所含树脂,有较强的泻下作用。

炮制晒干备用。

性味苦、微辛,寒。有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化痰散结,通经利水。根、根二层皮(内皮)主治:扁桃体炎,腮腺炎,淋巴结炎,支气管炎,哮喘,肺炎,风湿性关节炎,跌打损伤,麻风,闭经,水肿。主治:外用治急性乳腺炎,蜂窝织炎。

用法用量根:1~3钱(鲜根3~5钱)必须久煎;叶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
注意体质虚弱者与孕妇忌服。

制剂了哥王注射液:取了哥王根皮粗粉3,000克,加注射用水煮3次,每次2小时,过滤,合并滤液,浓缩至约1500毫升,冷后加入2倍量乙醇中,滤去沉淀,回收乙醇后(必要时再同法精制1~2次),加水2000毫升,煮沸10分钟,冷后过滤,滤液加10%碱式醋酸铅约300毫升,即生成大量沉淀,置冰箱冷藏48小时,取上清液(PH约6.5)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1~2次(树脂用量:300克树脂/公斤根皮)所得交换液加热蒸去大部分醋酸后,以2N氢氧化钠调PH至6.5,冷藏,加0.2%活性炭过滤,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精滤,灌封,灭菌。

复方1、跌打损伤:了哥王根二层皮3分,研粉制成蜜丸,每日服1丸。

2、肺炎,支气管炎,扁桃体炎,淋巴结炎,腮腺炎,急性乳腺炎,蜂窝组织炎,风湿性关节炎:了哥王根皮注射液肌肉注射,每次2毫升,每天1~2次,儿童酌减。

3、子宫颈炎:10%了哥王煎剂作阴道冲洗和宫颈湿敷。

4、外伤出血:了哥王根、断肠草钩吻)全草各等量,水煎2次,每次煎2小时,两次药液共浓缩至浸膏状,加入防腐剂,放冷,均匀地涂在滤纸上,晾干即成。用时剪小块,贴敷伤口,包扎。

5、灭孑孓、杀蝇蛆:了哥王叶的水浸液洒于有孑孓或蝇蛆的污水及粪坑中。

备注1、本品有毒,大量生产宜注意,以免引起中毒。内服需久煎(3小时以上),可减低其毒性,中毒时出现剧烈呕吐、腹泻。解救方法为先洗胃,后饮浓茶,服活性炭或鞣酸蛋白;大量饮盐水或静脉滴注5%葡萄糖盐水;针刺“上脘”、“中脘”、“足三里”等穴位;对症治疗。亦可用米汤止泻,或用桂皮1钱,或甘草防风各2钱,水煎服解之。

2、广东成药“解毒消炎片”及“解毒消炎膏”是用本品根的二层皮为主要原料制成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了哥王

药材名称了哥王

拼音Le Gē Wánɡ

别名九信菜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鸡子麻、山黄皮、鸡杧头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南岭荛花、蒲仑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大黄头树、地棉麻树、桐皮子(《中国药植志》),山雁皮(《广州常见经济植物》),了哥麻、消山药(《广州植物志》),铺银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雀几麻、鸡儿苦晚、铁乌散、山石榴、千年矮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乌子麻(《陆川本草》),地巴麻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山棉皮、火索木、毒鱼藤、曝牙郎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熟薯、假黄皮(《岭南草药志》),山六麻(《闽东本萆》),山豆了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

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

来源瑞香科植物了哥王茎叶。随时可采。

原形态灌木,高30~lOO厘米。枝红褐色,无毛。叶对生,坚纸质至近革质,长椭圆形,长2~5厘米,宽8~15毫米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楔形,全缘;叶柄短或几无。花黄绿色,数朵组成顶生短总状花序;总花梗长6~10毫米;花梗长1~2毫米;花萼管状,长9~12毫米,被疏柔毛,裂片4,卵形;雄蕊8,2轮,花丝甚短;花盘鳞片4,通常两两合生;子房椭圆形,顶部被疏柔毛,柱头近球形,花柱极短。核果卵形,长约6毫米,熟时暗红色至紫黑色。花、果期夏,秋季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脚及山坡潮湿的灌丛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苦辛,寒。有毒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辛,性子,有毒。"
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苦,寒,有毒。"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止痛。治瘰疬,痈肿,风湿痛,百日咳,跌打损伤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消热毒疮,手指生狗皮头。可撕皮扎之。"
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叶和盐捣烂外敷。能去皮肤红黑瘀血,拔毒消肿。"

③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杀虫解毒,消肿,止痛,清热,泻下。治麻风,梅毒,痈疮,无名肿毒,风湿痛,肺痨,痧气,百日咳,痢症。"

④《广西中药志》:"叶,捣烂加油敷跌打,痈肿(无油会起泡)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(宜久煎4小时以上),2~3钱。外用:捣敷,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

注意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本品有剧毒,用时宜慎,孕妇忌服。"

复方①治痰火疬(腋下鼠蹊生核疮或四肢掣挛疼痛):了哥王叶五钱,加入食盐少许,共捣烂敷患处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
②治鹤膝风:南岭荛花接骨草。水煎,对酒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③治疗疮肿毒;跌打损伤,蛇虫咬伤,小儿头疮:鲜了哥王茎叶,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④治疮疡,乳痈:了哥王叶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章药》)

⑤治无名肿毒:丁哥王叶,捣烂,加米酒少量,敷患处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了哥王

药材名称了哥王

拼音Le Gē Wánɡ

英文名Indian Stringbush Root, Root of Indian Stringbush

别名九信菜、九信药、鸡仔麻、山黄皮、鸡杧头、鸟子麻、山麻皮、山棉皮、雀儿麻、地巴麻、山雁皮、毒鱼藤、埔银、雀仔麻、假黄皮、地棉、指皮麻、九信草、石棉皮、消山药、狗信药、大黄头树、了哥麻、山石榴、铁骨伞、山络麻、石谷皮、铺银草、红灯笼。

出处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;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的茎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Wikstroemia indica (L.) C.A.Mey.[Dapne indica L.]

采收和储藏:茎、叶全年幸免可采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南岭荛花半常绿小灌木,高达1m。全株平滑无毛。茎直立,多分枝,幼枝红褐色。根皮和茎皮富含绵状纤维,不易折断。叶对生,几无柄;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2-5cm,宽0.8-1.5cm,先端钝或短尖,全缘,基部楔形,侧脉多数,极纤细,干时褐色。花黄绿色,数花簇生于枝顶,排成聚伞状伞形花序或呈近无柄的头状花序;花两性,无苞片,花被管状,先端4裂,无毛;雄蕊8,成上下两轮着生花被管内,花丝短,花药椭圆形;子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具圆头状柱头。核果卵形或椭圆形,熟时鲜红色。花果期夏、秋季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木丛中、路旁和村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,耐瘦瘠,不耐寒,一般土壤都能种植。但以排水良好、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。

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春播于3月,播种育苗,开浅沟条播,沟距25cm。播后覆土2cm,浇水保湿。待苗高25-30cm时选阴雨天移栽。

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至封行前,每年中耕除草3-4次。

春、夏季分别追施人粪尿或尿素各1次,冬季追施有机肥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有分枝,长短不等,直径8-25mm;粗茎表面淡棕色至棕黑色,有不规则粗纵皱纹,皮孔突起,往往两个横向相连,有的数个连接成环;细茎表面暗棕红色,有细纵皱纹,并有对生的叶柄痕,有时可见突起的小枝残基。质硬,折断面皮部有众多绵毛状纤维。叶不规则卷曲,展平后长椭圆形,全缘,淡黄绿色至淡绿色,叶脉下面稍突出;叶柄短,长约2mm。质脆,易碎。气微,味微苦。

化学成分茎及茎皮含小麦黄素(tricin),山柰酚-3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kaempferol-3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西瑞香素(daphnoretin),南荛酚(wikstromol)即是右旋的去甲络石甙元(nortra-chelogenin),右旋的牛蒡甙元(arctigenin),穗罗汉松脂酚(matairesinol),松脂酚(pinoresinol)等。

炮制蒸叶可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。根可蒸熟,切片、晒干。蒸叶洗净,阴干,切段,备用。

性味味苦;辛;性寒;有毒

归经心;肺;小肠经

功能主治消热解毒;化痰散结;消肿止痛。主痈肿疮毒;瘰疬;风湿痛;跌打损伤;蛇虫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(宜久煎4h以上),6-9g;外用:适量,捣敷,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

注意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本品有剧毒,用时宜慎,孕妇忌服。

各家论述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消热毒疮,手指生狗皮头。可撕皮扎之。2.《岭南采药录》:叶和盐捣烂外敷。能去皮肤红黑瘀血,拔毒消肿。3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杀虫解毒,消肿,止痛,清热,泻下。治麻风,梅毒,痈疮,无名肿毒,风湿痛,肺痨,痧气,百日咳,痢症。4.《广西中药志》:叶,捣烂加油敷跌打,痈肿(无油会起泡)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穗花杉根

    药材名称穗花杉根拼音Suì Huā Shān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红豆杉科植物穗花杉的根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entotaxus argotaenia (Hance)Pilger[Podo

  • 小叶昏鸡头

    药材名称小叶昏鸡头拼音Xiǎo Yè Hūn Jī Tóu来源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丽江耳蕨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stichum lichiangense(C.H.Wright)

  • 川木通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川木通药材名称川木通拼音Chuān Mù Tōnɡ英文名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别名淮通、淮木通、小木通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

  • 黄疸树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疸树药材名称黄疸树拼音Huánɡ Dɑn Shù别名刺黄连、树黄连、土黄连(《广西中药志》),长叶小檗、土黄柏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,三颗针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
  • 芙蓉菊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芙蓉菊根药材名称芙蓉菊根拼音Fú Rónɡ Jú Gēn出处《福建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。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、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

  • 玉蜀黍苞片

    药材名称玉蜀黍苞片拼音Yù Shǔ Shǔ Bāo Piàn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鞘状苞片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ea mays L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种子时收集,晒干。原形态玉蜀黍,高

  • 马蹄草

    药材名称马蹄草拼音Mǎ Tí Cǎo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薄叶驴蹄草的全草或根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45~60厘米。根茎短,丛生白色须根。茎直立或斜上,中空。基生叶丛生,肾

  • 黄花绿绒蒿

    药材名称黄花绿绒蒿拼音Huánɡ Huā Lǜ Rónɡ Hāo来源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椭果绿绒蒿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conopsis chelidoniflia Bur.et Fran

  • 象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象胆药材名称象胆拼音Xiànɡ Dǎn出处《雷公炮炙论》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象皮"条。化学成分胆汁含胆酸,脱氧胆酸

  • 桄榔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桄榔子药材名称桄榔子拼音Guānɡ Lánɡ Zǐ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桄榔的果实。冬季果热时采取。原形态桄榔(《广志》),又名:姑榔木(《临海异物志》),面木(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