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两色鳞毛蕨

两色鳞毛蕨

药材名称两色鳞毛蕨

拼音Liǎnɡ Sè Lín Máo Jué

英文名Bisset Wood Fern

别名两色耳蕨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两色鳞毛蕨的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yopteris bissetiana(Bak.) C.Chr.[Nephrodium bissetianum Bak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除去叶及杂质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植株高30-50cm。根茎直立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色、狭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15-25cm,深禾秆色,向上到叶轴和羽轴下面疏生较小的鳞片,鳞片两色,其基部棕色,上部黑色或黑褐色,钻状披针形,基部阔圆形;叶片厚纸质,卵状披形,长15-25cm,宽10-15cm,先端渐尖,基部近圆形,三回羽裂;羽片8-12对,互生,有短柄,三角状披针形,基部的长7-8cm,宽3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楔形,二回羽裂;基部羽片的小羽片披针形,基部下侧1片最大,长达3cm,羽裂,其余向上逐渐缩短;裂片狭长圆形,先端钝尖,全缘或波状;侧脉羽状分叉。孢子囊群背生于小脉近先端;囊群盖圆肾形,褐色,边缘较薄,常向上反折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400m的山谷林下或溪沟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四川。

化学成分根茎含绿三叉蕨素 Bp. PP (margaspidinBP. PP)、绵马酸、白三叉蕨素、黄三叉蕨酸。

性味苦;寒

归经肺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预防流行性感冒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5-15g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有清热解毒的功。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枇杷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枇杷芋药材名称枇杷芋拼音Pí Pá Yù别名枇杷玉(《陕西中草药》),千斤重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列当科植物丁座草的

  • 鬣羚骨

    药材名称鬣羚骨拼音Liè Línɡ Gǔ英文名Bone of mane antelope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鬣羚的四肢骨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pricornis

  • 枣槟榔

    药材名称枣槟榔拼音Zǎo Bīnɡ Lɑnɡ别名枣儿槟榔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,槟榔干(《中药志》),枣儿槟、壳槟榔(《药材学》)。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未成熟果实。冬季采下未成熟之槟榔

  • 扭子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扭子菜药材名称扭子菜拼音Niǔ Zǐ Cài来源桔梗科扭子菜Heterocodon brevipes (Hemsl.)Hand.-Mazz. et Nannf.,以全草入

  • 毛叶黄杞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毛叶黄杞药材名称毛叶黄杞别名胖母猪果树、胖婆娘树来源胡桃科毛叶黄杞Engelbardtia colebrookiana Lindl.,以根及茎皮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

  • 苍条鱼鳖

    药材名称苍条鱼鳖拼音Cānɡ Tiáo Yú Biē别名蚂蝗连天蕨、拟石苇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石豇豆(《陕西植药调查》),卧龙草、马牙齿、瓜子草、打不死、三百棒(《湖南药物志》

  • 无患树皮

    药材名称无患树皮拼音Wú Huàn Shù Pí出处《南宁市药物志》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韧皮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无患子"条。功能主治治

  • 金腰子

    药材名称金腰子拼音Jīn Yāo Zi别名华金腰子来源虎耳草科金腰子属植物中华金腰Chrysosplenium sinicum Maxim.,以全草入药。8~9月采收,晒干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,

  • 兰香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兰香草药材名称兰香草拼音Lán Xiānɡ Cǎo别名山薄荷、莸、独脚球、蓝花草、酒药草、金石香、石上香、齿瓣兰香草来源为马鞭草科兰香草属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

  • 甘菊花露

    药材名称甘菊花露拼音Gān Jú Huā Lù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菊花的蒸馏液。原形态形态详"菊花"条。性味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甘苦:微寒,无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