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一皮草

一皮草

《中药大辞典》:一皮草

药材名称一皮草

拼音Yì Pí Cǎo

出处《峨嵋药植》

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瓦韦全草。5~8月连根拔起全草,洗净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不及40厘米。根状茎粗,长而横走,先端密被鳞片;鳞片卵状披针形,渐尖,褐棕色,有齿,网眼密,中心色较深。叶片线形,长15~40厘米,宽约1厘米,不被毛及鳞片,革质,灰绿色。孢子囊群大,卵圆形,幼时矩圆形,斜列,位于中肋及边缘之间,成熟时密接,幼时有盾形鳞片覆盖。

生境分部生于阴处石上或树上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陕西、湖北西部及西藏等地。

化学成分全草含三萜式皂甙。【性味】性微寒,味微苦。

功能主治①《峨嵋药植》:"浸酒服,治跌打损伤。"

②《藏医常用药物的研究》:"生肌,解热毒。内服治内伤及外伤有脓,外用能治汤火伤。"

用法用量内服.煎汤,9~5钱(鲜品O.5~1两);外用:捣敷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一皮草

药材名称一皮草

拼音Yì Pí Cǎo

英文名All grass of Contorrti Lepisorus, Contorted Lepisorus

别名小肺筋

出处出自《峨嵋药植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扭瓦韦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pisorus contortus(Christ) Ching[Polypodium contortum Christ]
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连根茎拔起,去泥沙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植株高10-30cm。根茎横生,密被褐棕色、卵状披针形鳞片,边缘有疏齿。叶近生;有短柄,长1-2cm,以关节着生于根茎上;叶片革质,线状披针形,向两端渐尖,宽5-10mm,干后反卷或卷曲,沿中脉两侧偶有1-2鳞片;叶脉不明显。孢子囊群大,长圆形,背生于中脉和叶边之间,成熟时密接或多少汇合,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00-3600m的山地石上或树干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化学成分含三萜皂甙。

性味微寒;微苦

归经心;肝经

功能主治活血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烫火伤;化脓感染;热涩淋痛;咽喉肿痛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峨嵋药植》:浸酒服,治跌打损伤。

2.《藏医常用药物的研究》:生肌,解热毒。内服治内伤及外伤有脓,外用能治汤火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番荔枝

    药材名称番荔枝拼音Fān Lì Zhī别名佛头果、释迦果、唛螺陀、洋菠萝、蚂蚁果、林擒来源药材基源:为番荔枝科植物番荔枝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nona squamosa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

  • 海州骨碎补

    药材名称海州骨碎补拼音Hǎi Zhōu Gǔ Suì Bǔ别名毛姜、铜丝草、石灵芝、申姜来源药材基源:为骨碎补科植物骨碎补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

  • 棘豆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棘豆根药材名称棘豆根拼音Jí Dòu Gēn出处《吉林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薄叶棘豆的根。夏、秋季采挖鲜根,洗净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主根极粗壮,圆柱形。茎极短。单数

  • 椬梧

    药材名称椬梧拼音Yí Wú别名福建胡颓子、锅底刺来源胡颓子科椬梧Elaeagnus oldhami Maxim.,以根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福建。性味酸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祛风理湿,下气

  • 华罂粟

    药材名称华罂粟拼音Huá Yīnɡ Sù别名山罂粟、野罂粟、藏金莲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裂叶野罂粟的果壳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pever nudicaule L.var.chinens

  • 饱饭花枝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饱饭花枝叶药材名称饱饭花枝叶拼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枝叶。全年可采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治偏头痛

  • 扁樱桃

    药材名称扁樱桃拼音Biǎn Yīnɡ Táo别名棱果蒲桃来源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红果仔的叶或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genia uniflora L.[Myrtus brasiliana L

  • 通泉草

    药材名称通泉草拼音Tōnɡ Quán Cǎo别名脓泡药、汤湿草、猪胡椒、野田菜、鹅肠草、绿蓝花、五瓣梅、猫脚迹、尖板猫儿草来源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(Thu

  • 指甲花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指甲花叶药材名称指甲花叶拼音Zhī Jiɑ Huā Yè出处《国药提要》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指甲花的叶。原形态指甲花(《南方草木状》),又名:散沫花(《南方草木状》),番桂、柴

  • 耳叶排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耳叶排草药材名称耳叶排草别名耳状珍珠菜、二郎箭来源报春花科耳叶排草Lysimachia auriculata Hemsl.,以根、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。性味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