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鸲鹆

鸲鹆

药材名称鸲鹆

拼音Qú Yù

英文名Myna

别名寒皋、花鹆、哵哵鸟

出处出自《唐本草》 《日华子本草》:鸲鹆目睛,和乳点眼甚明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(Linnaeus)

采收和储藏:四季皆可捕捉,捕后杀死,除去羽毛及内脏,取肉鲜用。

原形态八哥,小型鸟类。体长约25cm。通体黑色,头部具明显的金属光泽。额羽发达,特形延长,部分高耸成冠,另一部分倒下覆盖鼻孔。两翼有白斑,由大覆羽的末端和初级飞羽的基部白色组成,张翼时更明显。尾羽黑色,除中央1对外均有白端。尾下覆羽的羽端也白色。虹膜和嘴橙黄,下嘴基翻江倒海沾红;跗跖和趾黄色;爪黑褐色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为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留鸟。性喜结群,常见于田园附近,有时停栖于水牛背或屋脊上。杂食性。每年4-9月繁殖,每窝产卵3-6枚。

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化学成分肉含蛋白质(protein),肽类(peptides),脂类(lipid)。

肥跗骨肌肉和股肌肉含乙酰胆碱酯酶(acetylcholinesterase)。心肌含脂酶(lipase)。

性味味甘;性平

归经肺;肝;大肠经

功能主治下气降逆;解毒止血。主久嗽;呃逆;痔疮出血

用法用量内服:9-15g,炙干研末作丸散,或煮羹。

各家论述1.《唐本草》:主五痔、止血,炙食或为散饮服之。

2.《食疗本草》:腊日采之,五味炙之,治老嗽;或作羹食之亦得;或捣为散,白蜜和丸并得。

3.《本草拾遗》:主吃,取炙食之。

4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吃噫,下气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雀舌草

    药材名称雀舌草拼音Què Shé Cǎo别名滨繁缕从、石灰草、抽筋草来源石竹科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 Grimm.[S. uliginosa Murr.],以全草入

  • 水凤仙

    药材名称水凤仙拼音Shuǐ Fènɡ Xiān别名华凤仙、水指甲花、象鼻花、水边指甲花、入冬雪、中华凤仙花、水仙花来源药材基源:为凤仙花科植物华凤仙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mpatiens c

  • 鸭舌鱼鳖

    药材名称鸭舌鱼鳖拼音Yā Shé Yú Biē别名苍条鱼鳖、卧龙草、马牙齿、三百棒、石豇豆、回阳生、金扁担、金挖耳、手指背、石菜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xig

  • 粘毛鼠尾草果

    药材名称粘毛鼠尾草果拼音Zhān Máo Shǔ Wěi Cǎo Guǒ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鼠尾草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via roborowskii Maxim.采收和储藏:秋

  • 大叶樱叶

    药材名称大叶樱叶拼音Dà Yè Yī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大叶桂樱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nurocerasus spinulosa(Sieb.et Zucc.)Schneid.[

  • 粗毛鳞盖蕨

    药材名称粗毛鳞盖蕨拼音Cū Máo Lín Gài Jué英文名Strigose Microlepi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碗蕨科植物粗毛鳞盖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
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苋药材名称苋拼音Xiàn别名苋菜(李当之《药录》),青香苋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。春、夏采收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茎直立,分枝较少,枝绿色,高8

  • 柳白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柳白皮药材名称柳白皮拼音Liǔ Bái Pí出处《证类本草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枝或根部的韧皮。全年可采。除去栓皮及木质部,取韧皮用。化学成分含水杨甙及3.10

  • 茄叶一枝蒿

    药材名称茄叶一枝蒿拼音Qié Yè Yì Zhī Hāo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岗斑鸠菊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nonia cliouorum Hance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。原

  • 倒莓子

    药材名称倒莓子别名腺花茅莓、莓子蔓、红莓梢来源蔷薇科倒莓子Rubus parvifolius L. var. adenochlamys (Focke) Migo,以枝叶及根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甘肃。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