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鱼鳖金星

鱼鳖金星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鱼鳖金星

药材名称鱼鳖金星

拼音Yú Biē Jīn Xīnɡ

别名石莲、鱼鳖草、金丝鱼鳖草、山豆丬草、石瓜子、金龟藤、螺厣草

来源龙骨骨牌蕨属植物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(Bak.)Ching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晒干或鲜用。

性味甘、苦,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祛风化痰,凉血祛瘀。用于小儿高热,肺结核,内、外伤出血,风湿关节痛,跌打损伤;外用治疔疮肿毒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叶捣烂敷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鱼鳖金星

药材名称鱼鳖金星

拼音Yú Biē Jīn Xīnɡ

别名瓜子金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瓜子菜、瓜米菜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金丝鱼鳖、鱼鳖草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石瓜米、石瓜子金星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肉石斛、岩瓜子草、擦不烂、瓜子莲(《湖南药物志》),抱石莲、山豆丬草、风不动、镜面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纲目拾遗》

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莲全草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细弱,长而横走,疏被鳞片;鳞片淡棕色而薄,粗筛孔状,基部宽而有不整齐的分枝,上部钻形。叶有二型:营养叶倒卵圆形至矩圆状卵圆形,长1~2厘米,叶下疏被鳞片;孢子叶细长如舌形或匙形,长3~6厘米,宽不及1厘米,但常与营养叶同形;叶肉质,叶脉不明显。孢子囊群圆形,远离,上部常接合,沿中脉两旁成一行分布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谷、溪边等阴湿的石壁上或树上。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。

性味苦,凉。

①王安卿《采药志》:"性凉。"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苦微甜,无毒。"

③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性寒,味淡。"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利湿消瘀。治痄腮,咽喉肿痛,胆囊炎,痞块,臌胀,虚痨咳血,瘰疬,淋浊尿血,疔痈疮肿,跌打损伤。

①王安卿《采药志》:"治痰火毒行上部。"

②汪连仕《采药书》:"消痞块痰核,痄腮。"

③《纲目拾遗》:"治臌胀,瘰疬,火毒症。"

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风损,煎酒冲白糖服。"

⑤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解热,消炎,驱风。蒸甜酒治产后寒。外用治跌打损伤,消伤肿。"

⑥《浙江中药手册):"治咽喉肿痛。"

⑦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"治乳痈末溃,咳嗽吐血,疔疮痈肿。"

⑧《四川中药志》:"补益精气,利水,除湿。治虚痨咳嗽,五淋白浊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复方①治咳嗽吐血,瘰疬:鱼鳖金星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江西中医药》(4):48,1957)

②治燥热便血、尿血:鲜抱石莲二至三两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③治疔疮、痈肿:抱石莲三、四钱。水煎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
④治乳岩:鱼鳖金星三钱。用酒煎服。(《江西中医药》(4):48,1957)

⑤治胆囊炎:鲜抱石莲二两,豆腐四两。水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⑥治臌胀:鱼鳖草、仙鹤草各五钱,神仙对坐草、野芥菜各二钱。煎服。(《浙扛民间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鱼鳖金星

药材名称鱼鳖金星

拼音Yú Biē Jīn Xīnɡ

英文名Lepidogrammitis Herb, Drymoglossum-like Lepidogrammitis

别名瓜子金、肉石斛、岩瓜子草、擦不烂、瓜子莲、石瓜米、石瓜子金星草、山豆丬草、风不动、镜面草、金丝鱼鳖、鱼鳖草、瓜子菜、瓜米菜、瓜米还阳、瓜子草、小肺筋、瓜米石豇豆、石钱草、龙肝子、石豆

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抱石莲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(Bak.)Ching[Polypidium drymoglossoides Bak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清除泥沙,洗净,晒干,亦可鲜用。

原形态根茎纤细,长而横生,淡绿色,疏生顶部长钻形、下部近圆形并成星芒状的鳞片。叶远生,二型;营养叶短小,肉质,长圆形、近圆形或倒卵形,长1.5-3cm,宽1-1.5cm;孢子叶较长,倒披针形或舌形,有时也和营养叶同形,有短柄。孢子囊群圆形,背生于中脉两侧,通常分离,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200-1700m的山坡阴湿林中树干或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等地。

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、生物碱、甾醇、氨基酸、糖等。

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大肠杆菌、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。小鼠试验对眼镜蛇毒有一定抵抗作用。

性味苦;平

归经肝;胃;膀胱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利水通淋;消瘀;止血。主小儿高热;痄腮;风火牙痛;痞块;臌胀;淋浊;咯血;吐血;衄血;便血;尿血;崩漏;外伤出血;疔疮痈肿;瘰疬;跌打损伤;高血压;鼻炎;气管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各家论述1. 王安卿《采药志》:治痰火毒行上部。

2. 汪连仕《采药书》:消痞块痰核,痄腮。

3.《纲目拾遗》:治臌胀,瘰疬,火毒症。

4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风损,煎酒冲白糖服。

5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解热,消炎,驱风。蒸甜酒治产后寒。外用治跌打损伤,消伤肿。

6.《浙江中药手册》;治咽喉肿痛。

7.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治乳痈未溃,咳嗽吐血,疔疮痈肿。

8.《四川中药志》:补益精气,利水,除湿,治虚痨咳嗽,五淋白浊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珊瑚草花

    药材名称珊瑚草花拼音Shān Hú Cǎo Huā出处本品以竹叶吉祥草之名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卷二十三蔓草类,云:“生云南山中。绿蔓,竹叶垂条,开花如吉祥草,六瓣,红白相间。长根色微红。”上述形态及

  • 香蕈

    药材名称香蕈拼音Xiānɡ Xùn别名香信(《本草求原》),香菇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。出处《日用本草》来源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。春、秋、冬季均可收采,采得后除去泥砂杂质,晒干或焙干。原形

  • 栘依

    药材名称栘依拼音Yí Yī别名酸多李皮、多衣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栘依的茎皮及叶。初春取皮,晒干。原形态常绿乔木,高5~10米。小枝粗壮,幼时有黄白色绒毛,渐脱落,红褐色或紫褐

  • 土人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土人参药材名称土人参拼音Tǔ Rén Shēn别名栌兰、飞来参、瓦参、桃参、申时花来源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(Jacq.)Gaer

  • 樱桃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樱桃药材名称樱桃拼音Yīnɡ Táo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.,以叶及核入药。夏采叶及果实,捡果核洗净,晒干。性味核:辛

  • 紫藤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紫藤根药材名称紫藤根拼音Zǐ Ténɡ Gēn出处《浙江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根,全年可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紫藤"条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《浙江

  • 土荆芥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土荆芥药材名称土荆芥拼音Tǔ Jīnɡ Jiè别名臭草[福建、江西、贵州]、臭藜藿、杀虫芥、钩虫草、鹅脚草、狗咬癀来源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

  • 蛇头草

    药材名称蛇头草别名华东蒟蒻来源天南星科蛇头草Amorphophallus sinensis Belval,以块茎入药。生境分部华东。性味辛,温。有毒。功能主治消肿散结,解毒,止痛,化痰。主治痈疖肿毒,

  • 猪毛针

    药材名称猪毛针拼音Zhū Máo Zhēn别名团羽铁线蕨、翅柄铁线蕨、猪鬃草、猪鬃七、乌脚芒、岩浮萍来源蕨类铁线蕨科猪毛针Adiantum capillus junosis Rupr.,以全

  • 走马胎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走马胎叶药材名称走马胎叶拼音Zǒu Mǎ Tāi Yè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叶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走马胎"条。性味《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