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鬲肓

鬲肓

膈膜与肓膜合称。《素问·刺禁论》:“鬲肓之上,中有父母(注:心肺也)。”参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无踪

    ①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天葵之别名。②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。③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夏天无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肺风酒刺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即酒刺、粉刺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素灵药义

    见金匮要略五十家注条。

  • 热油汤火伤

    病名。明·汪机《外科理例》卷六:“热油汤火伤,皮烂肉大痛,冷霜散:煅牡蛎、寒水石、明朴硝、青黛各一两,轻粉一钱,桐油二钱。水二钱,以桃柳枝不住搅成膏,再以水溶涂之。

  • 蒲厘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蒲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毒

   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最猛烈者。如大黄之泻下,麻黄之发汗,瓜蒂之催吐,均属猛烈之品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。”

  • 红芋荷

    见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。为野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心黄

    三十六黄之一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心黄者,目赤,舌上生疮,心闷喘急,多言无度,或笑或嗔,微微汗出,口干舌短,起卧不安,神思恍惚,小便赤难,心下胀满,状如风火,悲哭,手乱捻物者难治。”治法用生地

  • 案抏

    即案机。抏,音义同玩。出《史记:扁鹊仓公列传》。清·张文虎《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》:“案抏:《索隐》、宋本、中统、游、凌、毛并作‘杌’;王、柯伪‘杭’;凌引一本作‘亢’。《考异》云:《索隐》音玩,

  • 鬼腿

    十三鬼穴之一。出《针灸大成》。即曲池。参鬼臣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