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骆驼毛

骆驼毛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骆驼毛

药材名称骆驼毛

拼音Luò Tuo Máo

别名驼绒(《龚氏经验方》)

出处《本经》

性味①《本经》:"味咸,平。"

②《别录》:"有毒。"

功能主治①《本经》:"主寒热惊痫,癫痓狂走。"

②《唐本草》:"主妇人带下赤白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煅存性研末,3~5分,外用:烧灰,调敷。

复方①治痔:骆驼颉下毛,烧作灰,可取半鸡子大,酒和服之。(《外台秘要方》)

②治阴上疳疮:驼绒烧灰,水澄过,入炒黄丹等分,为末搽之。(《龚氏经验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骆驼毛

药材名称骆驼毛

拼音Luò Tuo Máo

英文名camel hairs

别名驼绒

出处出自《神农本草经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毛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

原形态双峰驼,为大型偶蹄类之一,体重可达500kg。比马高大,颈长弯曲如鹅颈,头较小,耳短小。鼻能开闭。颈有毛,背有双峰如鞍,上唇中裂如兔唇,下唇较长。四肢细长,足大有盘。尾短。胼胝体全身区7块,其中胸部1块,前肢4块,后肢2块。里生驼,肉峰较小,毛短,掌狭。体被细密软的绒毛即驼绒,一般为沙黄褐棕色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。耐寒暑饥渴,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。常季节性适徙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东南部、甘肃、青海、内蒙古。

化学成分双峰驼毛含角蛋白(keratin),其中含高量硫,氨基酸的30%是半胱氨酸(cysteine),其次是苏氨酸(threonine)、丝氨酸(serine)、脯氨酸(proline)等67种氨基酸残基,尚含铜、钒等。毛脂肪含2.2%三萜烯醇(triterpenenol)。

性味味咸;性平

归经心;肝经

功能主治镇惊;收涩;解毒。主痫癫狂,赤白带下;崩漏;痔疮;疳疮

用法用量内服:煅存性研末,每次3-6g。外用:烧灰,适量,调敷。

复方①治痔:骆驼颔下毛,烧作灰,可取半鸡子大,酒和服之。(《外台秘要方》)②治阴上疳疮:驼绒烧灰,水澄过,入炒黄丹等分,为末搽之。(《龚氏经验方》)

各家论述1.《本经》:主寒热惊癎,癫庢狂走。

2.《唐本草》:主妇人带下赤白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葱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葱须药材名称葱须拼音Cōnɡ Xū别名葱根(《别录》)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须根。性味《食疗本草》:"平。"功能主治治风寒头痛,喉疮,冻伤。①《别录》

  • 天荞麦根

    药材名称天荞麦根拼音Tiān Qiáo Mài Gēn别名金锁银开(《李氏草秘》),苦荞头(《草木便方》),野荞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铁石子(《天宝本草》),透骨消(《植物名实图考

  • 葱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葱实药材名称葱实拼音Cōnɡ Shí别名葱子(《日华子本草》)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百合种植物葱的种子。夏、秋收集成熟果实,晒干,搓取种子,簸去杂质。原形态干燥种子类三角状卵形,

  • 大块瓦

    药材名称大块瓦拼音Dà Kuài Wǎ别名花叶细辛、矮细辛、铺地细辛、土细辛、白三百棒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地花细辛的根、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arumgeophilumHems

  • 六股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六股筋药材名称六股筋拼音Liù Gǔ Jīn别名臭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兴山荚蒾的叶、全株或根皮。树叶春、夏采收,根皮全年可采,晒干或鲜用

  • 箭刀草

    药材名称箭刀草拼音Jiàn Dāo Cǎo别名箭子草、紫威灵、白脚威灵仙、紫花地丁、黑继参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刺苞斑鸠菊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nonia squarrosa (D. Do

  • 葱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葱花药材名称葱花拼音Cōnɡ Huā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花。功能主治《海上集验方》:"治脾心痛,痛则腹胀如锥刀刺者:吴茱萸一升,葱花一升。以水一大升八合,煎七

  • 黄蜀葵

    药材名称黄蜀葵拼音Huánɡ Shǔ Kuí别名秋葵、豹子眼睛花、霸天伞、棉花蒿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(L.) Medic.,以根、叶、

  • 翁波

    药材名称翁波拼音Wēnɡ Bō别名河柏、水怪柳、西河柳、柽柳、山川柳、温木卜、水柏枝、臭红柳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柽柳科植物宽苞水柏枝的嫩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ricaria bracteata R

  • 桄榔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桄榔子药材名称桄榔子拼音Guānɡ Lánɡ Zǐ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桄榔的果实。冬季果热时采取。原形态桄榔(《广志》),又名:姑榔木(《临海异物志》),面木(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