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食哮

食哮

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。指饮食厚味,痰壅气阻所致的哮吼。《医旨绪余·哮》:“有饮食厚味伤脾,不能运化而发者。脾伤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,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。”症见胸满腹痛盗汗潮热,昼夜发哮,声如拽锯等。《医钞类编》卷六:“清金丹治一切哮吼,或痰,或食遇厚味即发者尤妙。”食哮宜消食健脾、清痰利气为主,可用瓜萎丸、保和丸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肺气实

    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九。即肺气盛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肺气虚,则鼻塞不利,少气;实则喘喝,胸盈仰息。”详肺气盛条。

  • 少阴脉

    经脉名。即足少阴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少阴脉:系于内腂(踝)外廉,穿腨,出(腘)中央,上穿脊之□廉,系于肾,夹(挟)舌。〔是动则病〕:(喝)(喝)如喘,坐而起则目膜如毋见,心如县(悬)病饥,气不足,

  • 琵琶蛇

    见《脊椎动物分类学》。为眼镜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带下黄候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黄带。详该条。

  • 内弔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多因寒邪侵袭肝肾二经而致。症为阴囊肿痛,连及少腹,甚或睾丸上缩,待痛止还纳原位的病证。宜内服乌梅散。

  • 肉色疽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三。即缓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元寸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麝香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史

    医家传记著作。10卷。明·李濂约纂于1513年。本书收辑春秋战国至明代68位医家传记。所据资料,系辑自史志、诸家文集。史志、文集不载之著名医家,则予补传。编辑严谨,所收医家,“皆方术醇正者”,而“绝无

  • 牙关骨打落

    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见《跌损妙方·头面门》。见颊车蹉条。

  • 开鬼门

    出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。鬼门,指汗孔。开鬼门,即汗法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