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上眼睑。见胞睑条。
《审视瑶函》卷三方。炒牛蒡子、羌活、黄连、黄芩、薄荷、防风、连翘各等分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目肿如杯,疼痛,泪多,羞明。
【介绍】:明代女本草学家。号江上女子。江南人。生平不详。与其妹周僖用彩色绢绘有《本草图谱》一书。
见《医方约说》。为蟾蜍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。即五色丹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呕吐论》。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。常并见恶寒发热、头痛、脘腹痛、泄泻等症。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、寒气呕吐、暑气呕吐、湿气呕吐、湿热呕吐、燥热呕吐等。详各该条。
医学分科之一,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的学科。明太医院设有十三科,妇人科为其中之一,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见医方全书条。
见《药物生产辨》。为菊花药材之一种,详菊花条。
【生卒】:约1190~1270【介绍】:宋代著名的医学家。字良父,晚号药隐老人。临川(今江西抚州)人。世代以医为业,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。我国古代妇科包括在大方脉内,没有形成独立的科目,唐宋以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