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方。文蛤五两。为散,每服一方寸匕,沸汤调下。治太阳病,应以汗解之,反以水潠之,其热被劫不得去,弥更益烦,肉上起粟,意欲饮水,反不渴者。
踝关节内、外侧的圆形骨隆起部位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四方。乌梅肉、生姜各四两,白矾、半夏各二两(捣匀,以新瓦夹定,火焙三昼夜),神曲、麦芽、青皮、陈皮、莪术、丁香皮、大腹子各一两。为末,酒糊为丸,每服五十丸,姜汤送下。治酒积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即髌骨折。因跌打磕撞所致。局部肿胀、疼痛、瘀血、膝关节活动受限,断损处压痛,并可触到凹陷及骨声。治宜用手法整复。如膝关节内积血较多者,可穿刺吸去瘀血,后用抱膝固定;初期服七厘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憺漪,又字右之。浙江钱塘人。长于妇、儿科,推崇明代医家武之望所著之《济阴纲目》一书,并对之加以笺释重订,于1665年(康熙四年)刻行。又编纂有《保生碎事》一卷(
见删注脉诀规正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调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五:“治咽肿,杜牛膝捣自然汁,和醋服之。”即咽喉肿痛。详该条。
刺法术语。《难经·七十六难》:“当补之时,从卫取气。”指针刺补法操作时,应在浅部候气,并往下按纳。后世刺法以先浅后深为补,理本于此。
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KI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肾足少阴之脉,起于小指之下,邪走(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王注引《灵枢》文作“斜趣”)足心,出于然谷之下,循内踝之后,别入跟中,以上踹内,出腘内廉,上股内后廉,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