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附骨疽

附骨疽

病名。出《肘后方》卷五。又名多骨疽朽骨疽。《外科精义》卷上:“夫附骨疽者,以其毒气深沉,附着于骨也。”本病可发于全身骨骼。初起多见寒热往来,病处多漫肿无头,皮色不变,继则筋骨疼痛如锥刺,甚至肢体伸屈旋转困难。久则郁而化热,肉腐成脓,溃后稀脓淋漓不尽,色白腥秽,不易收口,形成窦道或有死骨脱出。相当于骨髓炎、骨结核。宜辨证施治,如见寒热往来,宜清热化湿行瘀通络,服仙方活命饮加减合醒消丸;如脓成宜清热化湿,和营托毒,服黄连解毒汤加炙山甲、皂刺等;若气血双虚者,应补血益气,宜服八珍汤,并酌服虎挣散;脓成宜切开排脓,药线引流,有朽骨难出者,可用饵子钳出朽骨;成窦道者,宜扩创,或用药捻,脓水将尽则用生肌散收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将

    见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。该书把治疗白喉的常用药按其作用的猛、缓分为“正将”、“猛将”、“次将”三类。云:“以正将为定法,而以猛将驭其重,次将驭其轻。”其临床意义是“正将”药最为“王道”,“猛将”药治疗重症

  • 太虚

    指无垠的宇宙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太虚寥廓,肇基化源。”宋·张载《正蒙·太和篇》认为:“太虚不能无气,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。”

  • 足厥阴经病

    即肝经病。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,丈夫疝,妇人少腹肿,甚则嗌干,面尘,脱色。是主肝所生病者,胸满,呕逆,飧泄,狐疝,遗溺,闭癃。”

  • 痘疹心法条辨

    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
  • 荏叶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白苏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淋浊

    ①病名。见《赤水玄珠·白浊门》。多因湿热痰浊下流,渗入膀胱所致。症见小便频数而痛,尿出混浊,或尿道流出浊物似脓。治宜渗湿化痰,清解热毒。可用二陈汤加木通、山栀、升麻、柴胡,或用八正散加土茯苓、萆薢。②

  • 郁热失血

    证名。《金匮翼·诸血统论》:“郁热失血者,寒邪在表,闭热于经,血为热迫,而溢于络外也。勿用止血之药,但疏其表,郁热得舒,血亦自止。……若肺气已虚,客热不去,咳嗽咽干,吐血嗽血者,宜以甘润养血为主,而以

  • 阳胜则热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阳气偏胜,则可产生热性的病变。

  • 梁权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梁周泰条。

  • 肝疝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理例》卷三。多因肝经湿热而致。症见阴囊红肿坚硬而痛,或阴囊湿痒,全身寒热,尿道口有色白如脓的分泌物。治宜清热利湿化浊,用龙胆泻肝汤化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