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证伤寒

阴证伤寒

病名。指病邪直中阴经虚寒证。见《通俗伤寒论·阴证伤寒》。分寒中太阴、寒中少阴、寒中厥阴三类。寒中太阴用胃苓汤附子理中汤等方;寒中少阴用真武汤附姜白通汤等方;寒中厥阴用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。《伤寒广要·少阴病证候》:“自然阴证,人皆可晓,及至反常,则不能矣。……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,揭去衣被,饮冷脉大,人皆不识,认为阳证。误投寒药,死者多矣。必须凭脉下药,至为切当。不问浮沉大小,但指下无力,按至筋骨,全无力者,必有伏阴,不可与凉剂。脉虽洪大,按之无力者,重按全无,便是阴证。”参见直中三阴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征君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之政条。

  • 甜梗子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芦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结代

    结脉代脉的总称。泛指缓而不整的脉象。《灵枢·岁露论》:“此两邪相抟,经气结代者矣。”详结脉、代脉条。

  • 锐发

    耳前曲周部以下的头发。禾髎穴在此发尖处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:……锐发下各一。”

  • 江苏金钱草

    见《中药通报》5(1):27,1959。为连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养生要集

    养生书。晋·张湛著。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养生著作。原书已佚,其中许多片段被录入《医心方》卷二十七、二十八中。

  • 号虫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“虫形如蟹,为筋肉所化,走于皮中作声如儿啼。用雷丸、雄黄等分末,掺猪肉上,炙肉食之。”供参。

  • 真喘

    证名。即实喘。指声高气粗而长,以呼出为快的症候。多由外感六淫,痰火水饮等袭肺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真喘者,其责在肺。……肺主皮毛而居上焦,故邪气犯之,则上焦气壅而为喘。气之壅滞者,宜清宜破也。

  • 脉学术语,见《难经·十四难》。其义有二:①指脉动次数。脉搏动一次称为“一至”,如“脉来一呼再至,一吸再至,不大不小曰平。”②指“至脉”,详见该条。

  • 疠风齿痛

    病名。多由疠风邪毒袭胃所致。症见牙龈溃烂、疼痛。若齿牙恶热喜寒者,属胃火,治宜清胃散加减;若喜热恶寒者,属胃虚,宜补中益气汤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