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虚劳复

阴虚劳复

劳复证之一。《重订广温热论·温热复症疗法》:“阴虚劳复者,由温热伤阴,肾液已亏,稍加劳动,微挟风寒,其病复作,症仍头痛发热恶风,舌燥口渴六脉浮数无力者,此真阴虚劳复也,宜七味葱白汤,清润而微汗之,或金水六君去半夏,用生地,加川斛、丹皮豆豉葱白之类,滋养阴液以汗之;如兼呕恶,当留半夏,加竹茹和胃;如兼咳嗽,加旋复花、甜杏仁降气;如兼虚火上冒,目赤颧红,大渴烦躁,呕恶不纳者,亦宜金水六君煎加麦冬、代赭之类,养阴镇逆。”参见劳复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燥火

    即燥热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严冬友

    【介绍】:见严长明条。

  • 温病派

    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。明、清以来,在古代治疗伤寒病的基础上,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,对温热病有了进一步认识,在温热病的病因、病理、诊断和治疗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学说。这一学说的形成使外感热病的防治有

  • 脊阳关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循经考穴编》。即腰阳关。见该条。

  • 阳强

    证名。①指阴茎长举不痿,精液自泄者。见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。又名强中。详该条。②指男女房劳后,吐舌不收者。治宜大补真阴,如鳖甲、阿胶、元参、芝麻、牛角腮、猪脊髓、巴戟天、补骨脂、菟丝子、女贞子等。或用梅

  • 胎病结热

    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九。指婴儿里热内结,大便不通,冲心腹胀,甚至脐突的证候。治宜通腑泻结之剂,如三黄丸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黄连、大黄、黄芩)。

  • 医门初步

    见医学五则条。

  • 拔筒法

    即拔罐法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“脑疽应用方。”

  • 攧扑损伤

    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即跌打损伤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味黄芪散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二方。黄芪、麦门冬、熟地黄、桔梗各五钱,甘草二钱半,白芍药、五味子各二钱,人参三钱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水煎服,日三次。治因嗽咯血成劳,眼睛疼痛,四肢困倦,脚膝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