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鼠疫约编条。
推拿手法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目暗不明候》。用手指、手掌或尺骨鹰嘴突用力向下进行按压,与按法相似,但用力较重。多用于肌肉较丰厚的部位。有行气活血,舒筋止痛等作用。参见按法条。
【生卒】:八世纪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,长期居住西藏,为藏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。曾把金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中医中药书籍译成藏文,对汉藏医学的交流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病证名。即瞳神缩小。详该条。
《妇科玉尺》卷二方。当归二钱,焦白术一钱半,酒黄芩、滑石、酒苏梗、酒白芍药、大腹皮(酒洗)各八分。水煎,分二次服,每隔八日服一剂。用于妊娠九月服用,预防难产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娑罗子,详该条。
病名。痰饮眩晕的别称。《循经考穴编·足少阳之经》:“痰饮头晕,呕吐不已,恶闻人声,名曰醉头风。”详痰饮眩晕、痰晕条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逆调,不协调也。本篇主要讨论由于阴阳、营卫之气逆乱失调所形成的内热、里寒、肉烁、骨痹、肉苛诸证,及经脉脏气失调所致的喘息等几种病变。因其言人身之阴阳、荣卫气血不协调之病理变化,故名。
①脏腑经脉之气逆乱所产生的病证。《灵枢·五乱》:“故气乱于心,则烦心密嘿,俛首静伏;乱于肺,则俛仰喘喝,接手以呼;乱于肠胃,则为霍乱;乱于臂胫则为四厥;乱于头,则为厥逆,头重眩仆。”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二方。苍术二两,香附(童便制)一两半,黄连、黄芩各五钱。为细末,加熟栝蒌同捣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至七丸。治气凝滞上焦,心胸痞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