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虚证

阳虚证

证名。指阳气虚衰所出现的病证。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多见于慢性疾患,因素体阳气虚弱,或病邪损伤阳气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阳虚者,火虚也,为神气不足,为眼黑头眩,或多寒而畏寒。”症见面色白,短气懒言,精神倦怠,四肢不温,尿清便溏,舌淡苔薄,脉细弱或大而无力等症。治宜益气温阳为主。选用补中益气汤理中丸保元汤等方。亦指阴寒内盛,阳气衰微的病证。多见于重危病证。症见四肢逆冷下利清谷,恶寒踡卧,喘息头汗,脉微欲绝等。治宜回阳救逆为主。用四逆汤参附龙牡汤等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令感冒

    夏暑炎热,感受暑邪,影响脾胃,则生内湿,出现食欲减退,倦怠乏力等症。①寒暑感冒:发热不扬,头晕恶心,恶寒无汗,宜祛暑散寒,用香薷饮。②暑热感冒。精神困倦,发热蒸蒸汗出,口渴喜饮,或烦闷喘咳,宜清热解暑

  • 指压疗法

    即指针疗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王学权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秉衡。浙江钱塘人。盐官家族出身,为王孟英的曾祖,长于医术。著有《重庆堂随笔》(1808年),采集不少名言,并记述自己的医术心得体会,对伤寒的证治、本草药性、脉诊等皆有一定的见解;

  • 青木香藤

    见《本草备要》。为天仙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白花鬼灯笼

    见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即鬼灯笼,详该条。

  • 光明草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狗尾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肾热痿软

    证名。指房劳太过,精耗髓虚所致的痿症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肾热痿软之症,腰骨不举,尻以代踵,脊以代头,足不任地,骨痿不能起于床,此《内经》肾热痿弱之症也。”治宜补肾填精,滋阴清热,可用人参固本丸、坎离

  • 玄英石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玄精石,详该条。

  • 风惊悸

    病证名。指心悸因心气不足而风邪乘袭所致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:“风惊悸者,由体虚,心气不足,心之府为风邪所乘,或恐惧忧迫,令心气虚,亦受于风邪。风邪搏于心,则惊不自安。惊不已,则悸动不定。其状,

  • 攒牙疳

    病名。出《喉科杓指》卷三。又名攒齿疳,即钻牙疳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