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胜则阴病

阳胜则阴病
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阳指阳热,阴指阴液。谓阳热偏胜,必消耗阴液,而出现各种伤律、伤阴的病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肝虚雀目内障

    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亦作肝虚雀目。多因后天失养,脾失健运。小儿多患。“肝虚血少,……小儿因疳得之”(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)。症初起,入暮则视物不清,天晓复明,眼干涩羞明,频频眨动。失治可致黑睛

  • 美须

    须色华美。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:“美须者阳明多血。”

  • 五治

    ①指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。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失时反候,五治不分,邪僻内生,工不能禁也。”②治病的五种方法。即和、取、从、折、属等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六腑咳

    指五脏咳证日久,累及其相应之六腑气机失司而发生的综合病证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六腑之咳奈何?安所受病?五脏之久咳,乃移于六腑。脾咳不已,则胃受之,胃咳之状,咳而呕……”参见五脏咳条。

  • 脑痛

    病证名。指外邪入脑而致的头脑剧痛。见《中藏经》卷中。《脉因证治·头目痛》:“脑痛。乃风热乘虚而入于脑,以辛凉之药散之行之。……羌活汤,治风热壅盛,上攻头目,昏眩疼痛及脑疼。”《医钞类编》卷十二:“冬月

  • 贾九如

    【介绍】:见贾所学条。

  • 内蒸

    五蒸之一。亦名血蒸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五蒸条。

  • 风湿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豨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病端

    疾病的发生和经过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谨度病端,与时相应。”

  • 万氏肥儿丸

    即肥儿丸第二方,见肥儿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