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池

阳池

经穴名。代号SJ4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别阳。属手少阳三焦经原穴。位于腕背横纹中,当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处。布有尺神经手背支,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和腕背静脉网、腕背动脉。主治腕痛无力,臂肘疼痛,耳聋疟疾消渴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艾条灸5~10分钟。②推拿穴位。①位于腕背尺骨下端桡侧,掌背横纹上1寸许的凹陷处。见《小儿按摩经》。用掐法揉法,有降逆、清脑、止头痛等作用。②位于前臂背侧,离掌根三寸处。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掌背穴图》:“在掌根三寸是。治风痰,头痛。”③位于掌侧腕部横纹的靠桡侧一边。见《幼科推拿秘书》。治头痛,风寒无汗,肢冷等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胎前脚痛

    病证名。《女科秘要》卷二:“此下元气血虚弱,又兼风邪,宜行气行血,服乌药顺气散。”(麻黄、陈皮、乌药、僵蚕、川芎、枳壳、甘草、白芷、桔梗、干姜)

  • 瘦冷疳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冷疳。详该条。

  • 苏澄

    【生卒】:十世纪【介绍】:五代时人,隐为道士。字栖真。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。善养生之术,年八十余不衰老。死时年百岁。

  • 头维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T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足阳明、足少阳之会。位于头部额角入发际0.5寸,距头正中线4.5寸处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另说“在额角发际侠本神两旁各一寸五分”(《针灸甲乙经》

  • 锋针法

    眼科手术方法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用小锋针或三棱针刺、刮瘀滞(参见劆法条)。古代用于蟹睛疼痛,突起睛高等症的治疗。针破以减轻胀痛,以助内治法之不足。本法现已不用。

  • 腓腨发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又名腓腨发疽、腓腨疽。由肾水不足积热而成。初起小腿肚漫肿坚硬,紫暗抽痛,进而腐溃。出稠脓者为顺,出清水者为逆。初起宜服仙方活命饮;溃后可服八珍汤;气血两虚者可服十全大补汤;外

  • 膏肓腧穴灸法

    见灸膏肓腧穴法条。

  • 疫喉初起三禁

    疫喉治则。指疫喉初起在治疗上的三个禁忌原则:①切忌辛温发表。因患疫喉多系火热邪毒为害。若误用辛温,必更伤津液,则其焰益炽引动肝风而发痉厥。②切忌应用大剂苦寒药。治宜清凉宣化,导邪外达。若过用苦寒泄热,

  • 服药须知

   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。

  • 睛中一点似银星

    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白点一颗,如星光滑,当睛中盖定,虽久不大不小,傍视瞳神在内,……肾络气滞膏凝,结为此病,虽服不退,点亦不除,终身之患。”本症属宿翳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