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明腑证

阳明腑证

阳明府病。见《医学心悟》。详阳明府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脉略例

    书名。不著撰人,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。此书系敦煌出土医学卷子。书中主要论述诊脉方法及部位,对寸关尺二十四气脉及十九种脉象主病阐述颇新,系研究唐以前脉诊学术之珍贵文献。原书藏法国巴黎图书馆和英国伦敦博物馆

  • 手丫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八。又名手丫支、手背丫、手丫毒、丫痈、鸦叉、手丫疔、丫指毒。包括了手背丫及掌心丫。即五指丫处、结毒焮肿,除虎口外,皆同手丫发。证治同手发背条。

  • 药性简要

    见医学五则条。

  • 万年藤

    ①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女萎之别名。②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关木通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开天门

    小儿推拿方法。出《幼科铁镜》。又名推攒竹。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。《保赤推拿法》:“先从眉心向额上,推二十四数。谓之开天门。”有发汗解表、开窍醒神等作用。用治感冒,头痛,惊风等症。

  • 暴瘖

    证名。亦称猝瘖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指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。多因突然冒寒,或寒包热邪,或肺伤津枯所致。《张氏医通·瘖》:“失音大都不越于肺,然须以暴病得之,为邪郁气逆;久病得之,为津枯血槁。盖暴瘖总

  • 珍珠囊

    见洁古老人珍珠囊条。

  • 血沙淋

    病名。见《女科经纶》卷一。指妇人月经来时,交合阴阳,伤于血络,而致经漏淋漓不止,俗名血沙淋。治宜调和血气,使脏腑和平,经血可止。参见经漏条。

  • 针灸节要

   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。

  • 太阴头痛

    病证名。三阴头痛之一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门》:“太阴头痛,必有痰,体重,或腹痛为痰癖,其脉沉缓,苍术、半夏、南星为主。”《冷庐医话》卷三:“太阴、少阴二经虽不上头,然痰与气逆壅于膈,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