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金沸草

金沸草

《中国药典》:金沸草

药材名称金沸草

拼音Jīn Fèi Cǎo

英文名HERBA INULAE

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条叶旋覆花Inula linariifolia Turcz.或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、秋二季采割,晒干。

性状条叶旋覆花:茎呈圆柱形,上部分枝,长30~70cm,直径0.2~0.5cm;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,疏被短柔毛,有多数细纵纹;质脆,断面黄白色,髓部中空。叶互生,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5~10cm,宽0.5~1cm,先端尖,基部抱茎,全缘,边缘反卷,上表面近无毛,下表面被短柔毛。头状花序顶生,直径0.5~1cm,冠毛白色,长约0.2cm。气微,味微苦。

旋覆花: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宽1~2.5cm,边缘不反卷。头状花序较大,直径1~2cm,冠毛长约0.5cm。

炮制除去杂质,略洗,切段,干燥。

性味苦、辛、咸,温。

归经归肺、大肠经。

功能主治降气,消痰,行水。用于风寒咳嗽,痰饮蓄结,痰壅气逆,胸膈痞满,喘咳痰多;外治疔疮肿毒。

用法用量4.5~9g。外用鲜品适量,捣汁涂患处。

贮藏置干燥处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沸草

药材名称金沸草

拼音Jīn Fèi Cǎo

别名金佛草、白芷胡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旋复梗、黄花草(《苏州本产药材》),毛柴胡、黄柴胡(《重庆草药》)。

出处《本经》

来源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大花旋复花等的茎叶。9~10月采收全草,晒干。

生境分部产江苏、四川等地。

性状干燥的茎叶,长30~60厘米,茎表面黄褐色至紫黑色,基部具细纵纹及点状物。叶痕清晰,质坚实而硬,折断面黄白色,中央有白色的髓,或成孔隙。叶片多脱落或破碎,残留的叶片,黑绿色,广披针形,向外卷缩,质脆。有时茎顶带有黄色的头状花序。气微,味微苦。

化学成分旋复花地上部分含旋复花素。大花旋复花地上部分含大花旋复花素。

炮制拣去杂质,洗净,捞出焖润,切段,晒干。

性味咸,温。

①《苏州本产药材》:"咸苦辛,温。"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咸,性温,有小毒。"

归经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肺、大肠二经。"

功能主治散风寒,化痰饮,消肿毒。治风寒咳嗽,伏饮痰喘,胁下胀痛,疔疮,肿毒。
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止金疮血。"

②《纲目》:"治疔疮肿毒。"

③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小儿盐咳,盐吼,并冲米汁服。"

④《天宝本草》:"清肺除热,散寒去火。治呕喘咳嗽,吐衄,开窍通淋。"

⑤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"苗:祛湿,拔毒,消肿,发散。"

⑥《四川中药志》:"止咳化痰,定喘除饮。治心脾伏饮,胁下胀痛,肺中痰结,唾如胶漆,及风气湿痹。"

⑦《陕西中草药》:"有舒筋活血作用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鲜用捣汁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
注意《四川中药志》:"阴虚劳咳及温热燥嗽者忌用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金沸草

药材名称金沸草

拼音Jīn Fèi Cǎo

英文名Inula lineariifolia Turcz.

别名金佛草、白芷胡、旋复梗、黄花草、毛柴胡、黄柴胡

出处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旋覆花、欧亚旋覆花和线叶旋覆花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Inula japonica Thunb.2.I.britannica L.3.I.linarrfolia Turcz.

采收和储藏:9-10月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旋覆花本种与上二种的区别为:叶线状披针形,边缘反卷,基部渐狭,无小耳。头状花序,直径1.5-2.5cm;总苞片外面有腺,被柔毛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-500m的山坡、荒地、路旁、河岸等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(1)旋覆花茎呈圆柱形,长30-60cm,直径2-5mm,表面绿褐色或暗棕色,有多数细纵纹;质脆,断面黄白以,纤维状,髓部中空。叶互生,叶片披针形或长圆形,多破碎,绿黑色或绿灰色,基部渐狭,无柄,全缘或有疏齿;叶脉在背面隆起,中脉1条,侧脉8-13对。有时可见茎端生有扁于形的干燥头状花序,直径1-1.5cm。气微,味苦。

(2)欧亚旋覆花茎与入旋覆花相似。叶区别点为基部宽磊,无柄,心形或有耳,半抱茎。

(3)线叶旋覆花茎绿褐色或深褐色,长20-50cm,直径2-4mm。叶披针形或线形,多破碎,叶端尖或稍钝,基部宽大,半抱茎,全缘或秀呈浅波状弯曲,边缘反卷,上表面无毛,下表面密被白以柔毛。头状花序较小,直径0.8-1cm。

均以色绿褐、叶多、带花者为佳。

显微鉴别 (1)旋覆花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切向长15-26μm,外被角质层。皮层细胞5-10列,切向长30-78μm,胞间隙大而明显;内皮层细胞1列,扁平长方形,径向壁有时可见凯氏点。维管束新月形,位于韧皮部外侧;木质部由导管、木薄壁细胞、木纤维组成,细胞均木化,木射线细胞2-4-10列,常木化,韧皮射线非木化。髓周常有数列细胞木化,中心细胞破碎成空洞。

叶表面观: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,垂周壁强烈火波状弯曲。气孔不定式,少数不等式,气孔指数16.6-20.5-25。非腺毛长590-1250μm,多分布于叶片下表面,由4-7个细胞组成,顶部细胞较长,常断折;腺毛棒槌形,长80-100μm,只存在于叶片下表面,单列工双列,5-18个细胞组成,外面有膨大的角质囊。

(2)欧亚旋覆花茎与旋覆花相同。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,垂周壁稍平直;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。气孔多分布于表面,气孔指数20-24.3-29.4。腺毛、非腺毛的形状、大小、分布均与旋覆花相似。

(3)线叶旋覆花茎横切面与旋覆花相似,但细胞较小,表皮细胞切向长15-20μm,皮层细胞直径13-36μm。内皮层细胞未风凯氏点。维管束18-20个排列成环状,射线细胞1-4列,木射线与有的韧皮射线均木化。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,垂周壁的平直;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强烈波状弯曲,气孔多分布于下表面。腺毛较旋覆花的叶下表面所见者为密。

化学成分1.旋覆花地上部分含旋覆花次内酯(in-ulicin)[1],蒲公英甾醇(taraxasterol)[2],旋覆花内酯(inuchineno-lide)A、B、C,欧亚旋覆花内酯(britanin),银胶菊素(tomentosin),4-表异粘性旋覆花内酯(4-epiisoinuviscolide),豚草素(ivalin),天人菊内酯(gaillardin),15-脱氧-顺,顺-蒿叶内酯(15-deoxy-cis,cis-artemisifolin)[3,4]。

2.欧亚旋复花地上部分含欧亚旋覆花内酯[5],槲皮素,槲皮黄甙(quercimeritrin),异槲皮甙(isoquercitrin),槲皮万寿菊甙(quercetagitrin),万寿菊甙(patulitrin),尼泊尔黄酮甙(nepitrin)[6],木犀草素(luteloin),6-羟基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(6-hydroxyluteolin-7-glucoside),槲皮素-7-葡萄糖酣酸基葡萄糖甙(quercitin-7-glucuronoglucoside),6-羟基木犀草素-7-二葡萄糖甙(6-hydroxyluteolin-7-diglucoside),马栗树皮素(esculetin),东莨菪素(scopoletin),绿原酸(chlorogenic acid),异绿原酸(isochloro-genic acid),水杨酸(salicylic acid),对-羟基苯甲酸(p-hydroxy-benzoic acid),原儿茶酸(protocatechuic acid),香草酸(vanillic acid),丁香酸(syringic acid),对-羟基苯乙酸(p-hydroxyphe-nylacetic acid),对-香豆酸(p-coumaric acid),咖啡酸(caffeic acid),阿魏酸(ferulic acid)[7],10-羟基-,9-环氧百里香酚异丁酸酯(10-hydroxy-8,9-epoxythymolisobutyrate),3β-羟基-2α-千里光酰氧基异土木香内酯(3β-hydroxy-2α-senecioyloxylisoalantolac-tone),15-去氧-顺,顺蒿叶内酯[8],3β,16β-二羟基羽扇豆醇-3-棕榈酸酯(3β,16β-dihydroxylupeol-3-palmitate),3β,16β-二羟基羽扇豆醇-3-肉豆蔻酸酯(3β,16β-dihydroxylupeol-3-myristate),6-羟基山柰酚-3-硫酸酯(6-hydroxykaempferol-3-sulphate),表无羁萜醇(epifriedelinol),β-香树脂醇棕榈酸酯(β-amyrin palmitate),13(18)-齐墩果烯-3-乙酸酯[olean-13-(18)-en-3-acetate],谷甾醇-3-葡萄糖甙(sitosteryl-3-glucoside),槲皮素-3-磺酸酯(quercetin-3-sulphate),槲皮素-3-葡萄糖甙(quercetin-3-glucoside),6-甲氧基槲皮素-7-葡萄糖甙(6-methyoxyquercetin-7-glucoside),槲皮素-7-葡萄糖甙(quercetin-7-glucoside),6-甲氧基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(6-methoxteolin-7-glucoside)[9]。

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金沸草煎剂5mg/ml用原代人胚肌皮单层细胞培养法,表明 对单纯疱疹病毒(I型)有抑制作用[1]。1005全草煎剂用平板纸片法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链球菌、绿脓杆菌、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[2]。

炮制拣去杂质,洗净,捞出焖润,切段,晒干。

性味味咸;性温

归经归脾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散风寒;化痰饮;消肿毒;祛风湿。主风寒咳嗽;伏饮痰喘;胁下胀痛;可疮肿毒;风湿疼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9g;或鲜用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注意《四川中药志》:阴虚劳咳及温热燥嗽者忌用。

各家论述1.《日华子本草》:止金疮血。

2.《本草纲目》:治疔疮肿毒。

3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小儿盐咳,盐吼,并冲米汁服。

4.《天宝本草》:清肺除热,散寒去火。治呕喘咳嗽,吐衄,开窍通淋。

5.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苗:祛湿,拔毒,消肿,发散。

6.《四川中药志》:止咳化痰,定喘除饮。治心脾伏饮,胁下胀痛,肺中痰结,唾如胶漆,及风气湿痹。

7.《陕西中草药》:有舒筋后血作用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旱冬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旱冬瓜药材名称旱冬瓜拼音Hàn Dōnɡ Guā别名冬瓜树、蒙自桤木、水冬瓜来源桦木科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. Don,以树皮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、四川

  • 鸡蹼

    药材名称鸡蹼拼音Jī Pǔ别名珍珠草、一包针来源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广叶星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sorium steerei(Harr.)Ching[Polypodium ste

  • 波棱瓜子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波棱瓜子药材名称波棱瓜子拼音Bō Lénɡ Guā Zǐ别名色吉美多[藏语]来源葫芦科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.,以种子入药。

  • 山芝麻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芝麻药材名称山芝麻拼音Shān Zhī Mɑ别名大山麻、石秤砣、山油麻、坡油麻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.,以根或全株入药。

  • 白椴

    药材名称白椴拼音Bái Duàn来源椴树科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.,以树皮、根。生境分部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。功能主治痨伤初起:树皮或根半斤,水煎,加

  • 番荔枝叶

    药材名称番荔枝叶拼音Fān Lì Zhī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番荔枝科植物番荔枝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nona reticulata L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原形态落叶小乔木,

  • 橹罟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橹罟子药材名称橹罟子拼音Lǔ Gǔ Zǐ别名露兜子(《岭外代答》),竻波罗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假菠萝(《生草药手册》),山波罗(《岭南草药志》),野菠萝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
  • 乌药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乌药子药材名称乌药子拼音Wū Yào Zǐ出处《分类本草》来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果实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乌药"条。功能主治《斗门方》:"治阴毒伤寒

  • 猴高铁

    药材名称猴高铁拼音Hóu Gāo Tiě别名猴哥铁、野枇杷、香胶木、掠头柴、绒毛桢楠、绒楠、牛较铁树来源樟科桢楠属植物猴高铁Machilus velutina champ. ex Benth

  • 黄心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心果药材名称黄心果别名歪脖子果、黄牙果、化皮果、酸果、云树、大叶藤黄、云南莽吉柿来源藤黄科黄心果Garcinia cowa Roxb.,以茎、叶汁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苦、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