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训
汉代官吏。为护乌桓校尉。当地羌胡人以病死为耻,病重时取刀自刺。训闻有病者,以医药治疗之,愈者甚众。
汉代官吏。为护乌桓校尉。当地羌胡人以病死为耻,病重时取刀自刺。训闻有病者,以医药治疗之,愈者甚众。
证名。即遍身肿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肿病诸候》:“水病者,由肾脾俱虚故也。肾虚不能宣通水气,脾虚又不能制水,故水气盈溢,渗液皮肤,流遍四肢,所以通身肿也。令人上气体重,小便黄涩,肿处按之,随手而起是也。”
见《广东中药》。为铁包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伤食泻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过食作泻,名曰食泻,即胃泻也。”参见伤食泻、胃泻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白芥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脉语条。
病名。即患缠喉风以颈项肿大等外症为主要表现者。又名阳毒喉风。多由火毒上冲所致。症见咽喉红肿疼痛,甚或肿连腮项,胸闷气促,目睛外突,寒热大作。清·程永培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阳毒喉风身发热,肿连头项目睛突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苦芺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针治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所谓五十九刺者,两手外内侧各三,凡十二痏;五指间各一,凡八痏;足亦如是;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,凡六痏;更入发三寸边五,凡十痏;耳前后口下者各一;项中一,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扁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维宗。江苏徐州人。长于儿科,撰有《痘疹详辨》一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