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气与肺气俱虚的病证。因肺气虚导致心气不足;或由心气虚损导致肺气亏虚。症见久咳不已,气短心悸,面色白,甚或口唇青紫,舌淡,脉细弱等。治以补益肺气为主。
病名。见《解围元薮》卷一。分风病为三十六型,故名三十六风,包括疠风在内。
即语声重浊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痈疽论》一卷,已佚。
见《本草通玄》。即玄参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辨证录》卷十三瘰疬门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方书名,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12卷,东晋·陈延之撰,约撰于公元4世纪初。本书早佚,其佚文散见于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医心方》等书中。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字德如。陈留尉氏(今河南开封)人。精研本草及医方。
指外眼角的联系组织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阳之筋……结于目眦为外维。”
又称温肺散寒。肺寒证的治法。肺寒本属阳虚,阳虚生外寒,故本法具温肺、散寒作用,多用辛温解表之剂,常用细辛、桂枝、麻黄、干姜、葱白之类。阳虚则阴盛,故肺寒多饮证,治宜温肺逐饮,常用小青龙汤、苓桂术甘汤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