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辨证施治

辨证施治

①即辨证论治,详该条。②书名。上海中医学院编著。共分上、下二篇;上篇为基础知识,论述生理与病理、疾病与病因、诊断方法、治法与方药;下篇为临床应用,介绍辨证施治总纲,外感热病杂病、各科常见证候的辨证施治以及辨证施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。书中认为辨证施治必须首先抓住阴阳失调和邪正斗争这两种矛质,并应随时掌握疾病的变化情况。篇末附述试用于肿瘤的一些中草药等。全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,论述简要。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破不鸣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续名医类案》卷十八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卷二十八:“声由气而发,肺病则气夺,此气为声音之户也。肾藏精,精化气,阴虚则无气,此肾为声音之根也。”肺主气,在五行中属金,若肺肾阴亏,阴无以化气,

  • 打损

    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五。即打伤,详该条。

  • 清肠泄热

   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。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,从而达到清热、去湿、止血、止泻、止痛等目的。常用如白头翁汤、芍药汤等。

  • 胎瘐

    出《幼科全书》。即胎怯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气淋

    病证名。诸淋之一。又名气癃。为尿有余沥结涩不通的症候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:“气淋者,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。”《圣济总录》:“肾虚则不能制小便,膀胱挟热则水道涩。肾虚膀胱热,则胞内气胀,小腹坚满,而生

  • 红药

    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雷公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阑尾一号

    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遵义医学院)。①红藤60克,地丁30克,川楝子15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二次服。功能理气,活血,清热。治瘀滞型阑尾炎(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)。②红藤30克,金樱子根30

  • 足面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生于足面,状如粟米,痒极入骨,急隔蒜灸之。

  • 水仙桃草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水苦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泻肝火

    即泻肝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