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胎热、胎寒、胎黄、胎肥的总称。详各条。
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香椿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兰室秘藏·眼耳鼻门》。即碧天丸,见该条。
即一滴金丸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心悸因心气不足而风邪乘袭所致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:“风惊悸者,由体虚,心气不足,心之府为风邪所乘,或恐惧忧迫,令心气虚,亦受于风邪。风邪搏于心,则惊不自安。惊不已,则悸动不定。其状,
病名。见《疡科选粹》卷七。即疣。详疣、千日疮条。
详润下条。
病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惊振内障。详该条。
腋下胁上部位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春脉……不及,则令人胸痛引背,下则两胁胠满。”王冰注:“胠,谓腋下胁也。”
证候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实者,手太阴经也。病苦肺胀,汗出若露,上气喘逆,咽中塞,如欲呕状,名曰肺实热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