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。《难经·二十四难》:“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,何以为候,可知其吉凶不?……三阴气俱绝者,则目眩转目瞑,目瞑者,为失志,失志者则志先死,死即目瞑也。六阳气俱绝者,则阴与阳
书名。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编。本书较系统地整理了祖国医学遗产中的按摩疗法。共分二篇,第一篇总论,介绍了推拿简史、经络学说、诊断、治疗原则、练功及手法等项;第二篇治疗,介绍了40余种病症的推拿疗法及
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厥阴是阴经之里,故为阖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见《幼科推拿秘诀》。详双龙摆尾条。
九注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食注候》:“有外邪恶毒之气,随食饮入五藏,沉滞在内,流注于外,使人肢体沉重,心腹绞痛,乍瘥乍发,以其因食得之,故谓之食注。”可用桔梗丸等方。参见九注条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甘露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针刺时,针体在穴位内上提下插的手法。提插的幅度一般在3~5分之间,不宜过大,但其轻重快慢,则应据病情虚实而有区别。补法以插为主,重插轻提(紧按慢提);泻法以提为主,重提轻插(紧提慢按)。大幅度的反复
即三十日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。”谓自始及终都是三十日有零。
病证名。指寒邪留积于里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寒积,热取之,鸡爪三棱丸、硇砂煎丸、红丸子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寒积,感伤寒冷成积,腹中疼痛,必以手重按,或将物顶住稍可,口吐清水也
病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俗称雀子斑。由火郁孙络血分,复感风邪凝滞;或肺经风热所致。多发于颜面、颈和手背等处。皮肤呈黑褐色或淡黑色散在斑点,小如针尖,大如绿豆,数目多少不一,甚则延及满面。外用玉容散水